单独报考
当前位置:中华考试网 >> 高考 >> 全国高考 >> 全国高考语文模拟题 >> 高考语文总复习第四部分默写名句名篇试题及答案2

高考语文总复习第四部分默写名句名篇试题及答案2_第2页

中华考试网  2014-10-21  【

  第二册:《滕王阁序》(王勃)(从“时维九月”到“声断衡阳之浦”)

  《师说》(韩愈) 《阿房宫赋》(杜牧)

  《六国论》(苏洵) 《游褒禅山记》(王安石)

  1、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2、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3、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4、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5、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6、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7、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8、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9、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10、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1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12、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13、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14、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15、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16、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17、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18、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19、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20、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其它非大纲背诵篇目中的名句: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第三册:《陈情表》(李密) 《前赤壁赋》(苏轼)

  《氓》(《诗经》) 《迢迢牵牛星》(《古诗十九首》)

  《短歌行》(曹操)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陶潜)

  《山居秋暝》(王维)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蜀相》(杜甫) 《登高》(杜甫)

  《石头城》(刘禹锡) 《琵琶行》(白居易)

  《李凭箜篌引》(李贺)《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杜牧)

  《锦瑟》(李商隐)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温庭筠)

  《雨霖铃》(寒蝉凄切)(柳永)《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

  《桂枝香》(登临送目)(王安石)《念奴娇》(大江东去)(苏轼)

  《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 《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

  《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陆游)《永遇乐》(千古江山)(辛弃疾)

  《扬州慢》(姜夔)

1234
纠错评论责编:guomu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