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报考
当前位置:中华考试网 >> 高考 >> 重庆高考 >> 重庆高考历史模拟题 >> 2017年重庆高考历史综合模拟试题(五)

2017年重庆高考历史综合模拟试题(五)_第4页

中华考试网  2017-01-19  【

19. “中国共产党走过90多年的历程,期间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两次飞跃,第一次是毛泽东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第二次是邓小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取得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这两次飞跃解决的核心问题是(  )

A.民族、民生 B.民权、民生

C.民族、民权 D.富国、强国

解析:选A。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新中国的建立标志着民族独立,其解决的核心问题为民族,改革开放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其解决的核心问题为民生问题,故A项正确;民权与材料无关,故B项错误;改革开放不是解决民权问题,故C项错误;新中国的建立不是解决富国问题,故D项错误。

20.(2015·山东临沂高三模拟)在1988年汉城奥运会上,浑身伤病的“体操王子”李宁只得到最后一名,一些报道谩骂李宁为“体操亡子”。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郎平执教的美国女排战胜中国女排,新华时评认为“郎平依然为国争光”。下列关于中国人体育情结变化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中美建交关系改善 B.改革开放不断深入

C.思想观念更加开放 D.民众心态趋于理性

解析:选A。本题考查现代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中国人体育情结变化。中美建交关系改善与中国人体育情结变化没有关系,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中国人思想观念改变,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思想观念开放导致评判体系变化,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评判体系变化,体现民众心态趋于理性,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1题19分,第22题14分,第23题17分,共50分)

21.(2016·安徽宣城八校高三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外路受敕牒以下官,行省注之,然后咨呈都省,乞颁敕牒可也。凡随朝诸有司当受付身者,委都省出之;凡外路诸有司当受付身者,行省出之。如此,则上庑远地而堂陛愈高,都省增崇而天王益重矣。或者以为国家因四远及蛮荆之新附,故立行省以镇之,内不须立也。不知汴梁有省,岂汴梁亦新附之地哉?事在不疑,惟陛下察其可否而行之。

——《历代名臣奏议》卷一六二

“建官”门引赵天麟奏议

材料二 孙中山注意到,中国历史是沿着分裂、混乱、统一、专制的圈子反复循环,紧随每一个混乱时期之后的是众多王位争夺者漫长而又无情的争斗,直到最后一个胜出为止。在这个过程中,国家与人民无辜受难,历史模式周而复始的循环着,要打破这一循环和为那些有识之士创造充分的发展空间,就必须以共和制或联邦制来代替君主制。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第20章)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元世祖时期的赵天麟对行省制度的看法。(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所述历史模式的基本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孙中山打破这一历史模式的实践活动。(8分)

(3)根据材料三,说明新中国政治制度发展的趋向。综合上述材料,谈一谈你对政治制度创新的认识。(5分)

解析:(1)材料一关键信息“不知汴梁有省,岂汴梁亦新附之地哉?”可知赵天麟认为行省制的推行不仅仅应在新控制的地区,而应该在地方普遍推行;由“凡随朝诸有司当受付身者,委都省出之”“凡外路诸有司当受付身者,行省出之”可知赵天麟认为中书省和行省应分工明确,中书省脱离兼管地方事务而专注于中央事务,行省统一管理地方事务。 (2)第一小问材料二中孙中山认为“中国历史是沿着分裂、混乱、统一、专制的圈子反复循环”可知呈现周而复始的循环且持续时间长,由材料信息可知统治者的争权夺利使得“国家与人民无辜受难”;第二小问为了打破这一历史模式,他主张“必须以共和制或联邦制来代替君主制”,为此他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满清王朝,创立了中华民国。 (3)第一小问从材料三民主法制建设的“确立”“破坏”“健全”,可见现代中国民主法制建设过程曲折,但最终得以健全;第二小问纵观中国历史不同时期都重视制度的创新,建立了符合国情的政治制度,但以现代中国为例,政治制度的创新历经曲折,并非一帆风顺。

答案:(1)看法:地方应普遍推行行省制;中书省绝对高于行省之上并脱离兼管地方事务;地方事务由行省统一管理。

(2)特点:呈现周而复始的循环;持续时间较长;易引发社会动荡、人民受难。

活动: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中华民国实行联邦制和民主共和制。

(3)趋向:在曲折中发展;民主法制逐渐形成体系并得以健全。

认识:政治制度的创新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动力;政治制度的创新并非一帆风顺;政治制度的创新需要结合本国的国情。(言之成理即可)

12345
纠错评论责编:jiaojiao95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