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报考
当前位置:中华考试网 >> 高考 >> 重庆高考 >> 重庆高考历史模拟题 >> 2016重庆高考历史考前模拟试题12

2016重庆高考历史考前模拟试题12

中华考试网  2015-12-15  【

  (26分)离异与回归是人类文化史上经常交替出现或相互伴生的两种趋势。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演变的过程中,开创新制度的思想先驱对于传统文化大都曾有离异与回归两种倾向。资本主义发展最早的西欧是一种类型。那里的离异,主要表现为对中世纪千年黑暗的批判与背离;那里的回归,则主要表现为从希腊、罗马古代精神文明中寻求人文主义的力量源泉。

  ——章开沅《离异与回归》

  材料二 就东方具有悠久文化传统的民族的一般情况而言,在早期现代化的起步阶段,即初遇西方文化时,各个民族基本上对西方文化持反对、拒绝、鄙夷的态度;经过一段时间的对比思考之后,先后有一部分人出现对固有文化的离异,主张学习和吸收西方文化……但等到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化事业有了长足的进展之后,又必然出现整体性的对固有文化恢复自信。

  ——罗福惠《寻绎传统与现代的对话》

  (1)列举古代希腊罗马文明的主要成果。(4分)

  (2)据材料一,指出反映西欧“离异与回归”的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10分)

  (3)试从材料二中“离异”这一角度,概述1840—1919年间的中国历史。(9分)

  (4)综上所述,谈谈你对“离异与回归”的认识。(3分)

  【知识点】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雅典民主政治和罗马法·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

  【答案】第一问,依据所学知识可从古希腊民主政治、罗马法、人文主义角度回答。第二问,依据材料“主要表现为从希腊、罗马古代精神文明中寻求人文主义的力量源泉”可得出相关事件如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启蒙运动等。第二小问依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三问,从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救亡图存所学的历程概括,可从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角度回答。第四问,按照参考答案的提示组织答案即可。

  参考答案:

  (1)古希腊民主政治,罗马法,人文主义思想。(4分,答出1个2分,2个3分,3个4分,不超过4分)

  (2)事件: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启蒙运动。(4分,每点2分,答出2点即可)

  影响:促进了思想解放,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思想;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的开展,确立并逐步发展、完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发展,促进了文学艺术发展。(6分,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

  (3)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第一步;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9分,每点3分。评分建议:应扣紧“离异”这一角度,阐述“离异”的具体表现及影响。每点3分,其中事件1分,具体内容1分,影响或意义1分)

  (4)认识:按以下两个层次给分,本问总分3分。

  第一层次:能作出简单、表面的描述。(1分)(如:在东西方近代化转型过程中,都

  有过文化离异与回归的现象。)

  第二层次:能作出恰当的、概括性的评述。(2分)(如:在近代化转型过程中,文化的离异与回归都是不可避免的,但离异不等于全盘否定传统文化全盘吸收外来文化,回归也不等于全面复古。)

  【评分说明】考生答案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有理,可在每问总分范围内酌情给分。

  【思路点拨】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三大特征

  ①一是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题是为了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相连、启蒙和救亡相连,体现了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

  ②二是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不断深入的过程。

  ③三是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如新思想的萌发、洋务运动)到主动选择(如辛亥革命)的过程,最终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山东省德州一中高三1月月考(201501)】O1P1P2I133.(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希腊人文主义体现出一种“重人”的思想,这一时期的思想家们将哲学追求集中在认识人自己这一命题上,要认识自己,人必须有知识才能达到真善美,强调对单一个体进行的理性思考,认为可以通过知识的教化而与自然区别开。

  材料二 历史学家无从否定理学家增强了以后中国儒生的正直观念和坚决的态度……在这前提之下.他们的主静与主敬,和西方文艺复兴时的人物观感不同。后者自由思想之展开,与当日趋向商业化的运动同时。与之相较,宋朝的哲学家和他们无数的僚友全穿着中国官员之袍服,他们是官僚的教师。

  ——摘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三 “中国形象”是欧洲启蒙运动时期的一个流行语,在欧洲的启蒙思想家眼中有不同的变化:在推翻神坛的时候,他们歌颂中国的道德哲学与宗教宽容;在批判欧洲暴政的时候,他们运用传教士们提供的中国道德政治与开明君主专制的典范。在他们对君主政治感到失望的时候,他们又证明中国人不是无神论者,是依靠棍棒进行恐怖统治的东方专制主义暴政的典型;中国不是富裕,而是贫困,不是社会靠农业发展,而是社会停滞于农业。

  ——摘自周宁《西方的中国形象史研究》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希腊人文主义体现出“重人”思想的主要表现。(2分)

  (2)依据材料二比较宋明理学和文艺复兴思想主张不同,并分析形成的阶级和经济根源。(8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国形象”成为“流行语”的背景及在欧洲人心目中变化的原因。(6分)

  【知识点】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希腊先哲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启蒙运动;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殖民扩张掠夺。

  【答案】(1)依据材料中“思想家们将哲学追求集中在认识人自己这一命题上,要认识自己,人必须有知识才能达到真善美,强调对单一个体进行的理性思考”,结合所学知识,古希腊智者学派的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将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地位;苏格拉底提出了“认识你自己”,使哲学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美德即知识”,强调了知识对人的重要性,同时苏格拉底崇尚理性和思想自由。

  第(2)问属于观点比较题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中“历史学家无从否定理学家增强了以后中国儒生的正直观念和坚决的态度……和西方文艺复兴时的人物观感不同。后者自由思想之展开……他们是官僚的教师”的信息进行比较作答;原因经济从中戏经济差别比较分析,阶级从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的角度组织答案。

  第(3)依据材料三“启蒙运动时期,欧洲的启蒙思想家,特别是法国的哲学家,在中国形象中发现批评现实的武器”分析背景。宗教之争最后证明中国人是更为原始的多神论者;政治之争证明中国是东方专制主义暴政的典型;经济之争最后证明中国是社会停滞于农业。伴随着每场争论,启蒙思想家对中国社会的认识不断深入,他们认识到中国社会的停滞与落后。

  参考答案:

  (1)1)表现:将认识的重点由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社会(人),强调人的价值和人在社会中的决定作用;强调知识的作用,尊崇理性,追求自由。(2分)

  (2)不同: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要求人们恪守封建伦理道德;(2分)文艺复兴思想家弘扬人文主义,倡导个性解放。(2分)

  主要原因:中国属于农耕经济,服务于地主阶级;(2分)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与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2分)

  (3)背景:西欧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反对宗教神学与封建专制的需要;中国形象成为批判的武器。(3分)

  原因:启蒙运动信奉理性主义;随着对中国现实认识的深入,他们认识到中国的停滞与落后。(3分)

  【思路点拨】本题属于借助材料并结合所学考查学生解读史料并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主要是围绕所给的材料进行归纳

纠错评论责编:xiejinyan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