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报考
当前位置:中华考试网 >> 高考 >> 北京高考 >> 北京高考历史模拟题 >> 2018年北京高考历史综合练习及答案5

2018年北京高考历史综合练习及答案5_第2页

中华考试网  2018-03-08  【

  16.1952年10月20日,刘少奇在给斯大林的信里说,中国的私人工业都依赖国家供给原料收购和推销它们的成品,需要银行提供贷款。这一时期私人工业对国家的依赖(  )

  A.不利于当时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B.为和平改造私营工商业准备了条件

  C.说明国家完全控制了私人工业生产   D.体现出建立计划经济体制的必要性

  17.1950年5月蒋介石在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中提出对大陆“一年准备,两年反攻,三年扫荡,五年成功”。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也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争取和平统一”。这两份《告台湾同胞书》(  )

  A.表明国共关系走向缓和      B.说明两岸关系由对峙走向合作

  C.都以“一个中国”为前提     D.都有利于国家和平统一大业完成

  18.肖雪慧在《古希腊的政治遗产》中指出,雅典人面对平民与贵族之间的剧烈冲突,寻求到一种公平正义的解决方法,使冲突各方愿意接受妥协、愿意达成均势。丹麦学者摩根斯·赫尔曼·汉森则认为:“雅典的民主不只是一套宪法制度和一套机构,而是一种生活方式。”上述材料说明(  )

  A.雅典走向民主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   B.雅典人以公平正义来解决各种冲突

  C.平民与贵族的矛盾是社会主要矛盾   D.雅典民主表现为宪制和机构确立

  19.法学家博登海默说:“真正的法律乃是一种与自然相符合的正当理性,它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并且是不变且永恒的。罗马的法和雅典的法律并不会不同,今天的法律和明天的法律也不会不同,这是因为有的只是一种永恒不变的法律,任何时候任何民族都必须遵守它。”这说明自然法(  )

  A.影响全世界法律的制定   B.体现的精神具有普适性

  C.蕴含了人人平等的原则   D.立法技术较高难以超越

  20.威廉·伊斯特利和罗斯·莱文撰文称,欧洲人在殖民活动中非正式的规范和文化、法律规范、政治制度、具体的技术等,在塑造经济发展方面具有决定性作用,任何地方只要存在欧洲人,无论人多人少,也不管他们来自欧洲什么地方,都会对经济绩效产生强大而积极的影响。该观点可以用来揭示( )

  A.殖民活动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B.欧洲殖民者以传播先进制度和技术为目标

  C. 欧洲殖民者活动在客观上有利于当地发展

  D.整个欧洲地区在当时处于世界最先进地位

  21.古往今来,无论是东方古国,还是西方古代、近代国家,都有“分权”的思想:我国唐代有分相权以集君权的措施;古代希腊亚里士多德把政府权力分为讨论、执行、司法三要素;近代史上英国洛克最早提出了立法权和执行权(行政权)的分立。古今中外这些不同的分权理论与实践的相同点是(  )

  A.都促进了行政效率的提高 B.都以分权进而限君权为目的

  C.都体现了权力制约和平衡 D.都不同程度为后世所借鉴

  22.翟振明在《启蒙反思的可能误区》里这样认为:真理没有被理解是没有价值的……启蒙思想家号召人们用自己的思考能力去把握生活的真谛,首先是因为他们认为这种把握直接就使人们的生活更有意义,而不是因为它会在随后的历史进程中造成更好的结果。材料意在强调(  )

  A.理性会影响历史的进程 B.社会进程影响理性产生

  C.要用理性思考社会问题 D.理性使人们生活更幸福

  23.1922年3月“十一大”上,列宁就把对新经济政策的强调重点放到了从政治上把握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问题上了,认为新经济政策“是两个不共戴天的敌对阶级(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又一斗争形式”。这实质上表明(  )

  A.列宁准备放弃新经济政策 B.新经济政策具有过渡性

  C. 新经济政策是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 D.列宁鼓励两种经济形式的斗争

  24.1955年举行的万隆会议上,与会的29个第三世界国家的领导人向世界表明自己不愿意卷入美苏之间的冷战,而将反对殖民主义、争取民族独立自主、消除贫穷和经济发展作为自己的目标,这说明万隆会议( )

  A.旨在对抗美苏超级大国     B.体现了第三世界国家结盟的需求

  C.具有不结盟思想的特征     D.加强了中国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合作

  25.有学者写道:“很多人相信,随着欧元区和美国经济的停滞,金砖国家正在获得更多的财富、专业技术、消费能力和政治影响力,并且以有利于自己的方式重新安排世界制度。在美国滞留不去的经济危机也被看作是美国霸权终结的开始和新强国出现的信号。”据此,该学者认为(  )

  A.美国霸权世界的野心在逐渐消退 B.金砖国家推动新的区域经济集团崛起

  C.多极化趋势有效抵制了霸权主义 D.多元化经济实体促进多极化趋势增强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其中第26、27题各25分,共50分)

  26.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逐渐踏上了近代化的征途。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洋务运动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大规模模仿西式工业化的改良运动,引进了大量西方18世纪以后的科学技术成果,引入译入了大量各类西方著作文献,培养了第一批留学童生,打开了西学之门;学习近现代公司体制兴建了一大批工业企业,开启了日后中国的工业发展和现代化之路。洋务运动的直接成果——清军水师在甲午海战的覆没使洋务运动最终黯然收场,沉重打击了清廷上层,为之后的百日维新埋下伏笔。对后来中日两国的文化思想政治走向以致国运都造成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创造民族新文化与文化遗产的继承问题》

  材料二 蒋介石1935年4月在贵阳督剿红军时举行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首次提出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1935年12月,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通过了《确立国民经济建设实施大纲案》。1936年3月,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拟定了《重工业五年建设计划》,计划投资267,100万元,发展汽油、钢铁、发电机、铝、电器等生产,以满足国内需要。当年就按计划筹办茶陵铁矿、高坑煤矿、大冶、阳新、彭县铜矿、中央钢铁厂、江西钨铁厂、中央无线电机制造厂、中央电瓷制造厂。1937年又筹备开发云南锡矿、四川金矿、湘潭天河煤矿、灵乡铁矿、四川油矿、水口山铅锌矿等。

  ——摘编自《中华民国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场“自救”运动的背景。(12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两场“自救运动”的历史影响并从近代化的角度说明两场运动的结果。(13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尼克松上任伊始,美国外交内外交困。……1969年,尼克松已经认识到一个多极世界格局的出现,主要标志是美国接受与苏联的核均势及将欧洲、日本和中国作为有竞争力的力量中心。这是美国自冷战以来力量相对下降的重要表现。……尼克松决定放弃过时的两极对抗体系,重建大国间的“均势”,很快提出建立以“美、苏、西欧、日本和中国”为中心的“国际新秩序”。尼克松希望将美国与共产主义世界对抗和战争边缘政策转变为与共产主义世界的和平共处。

  ——摘编自夏亚峰《“尼克松主义”及美国对外政策的调整》

  材料二 (冷战结束后)美国重新强调民主和人权在美国外交政策目标中的重要性,更加愿意通过干涉来促进美国的价值观和输出民主。这不仅因为冷战后美国具有空前的实力,还因为在冷战意识形态斗争中美国价值观的“胜利”极大地加强了美国人对美国自由民主制度普世性的信心。正如有学者注意到的,经过美国国内数十年的外交政策的辩论之后“到90 年代初,美国应该而且能够输出民主的思想实际上在华盛顿的决策圈中已经没有异议。”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传播民主与自由一贯是民主党的外交口号,而自里根时代,共和党新保守主义也打出输出民主的旗帜,标志在这一问题上两党共识的形成。

  ——摘编自王立新,《试论美国外交史上的对外干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尼克松时代美国外交“内外交困”的表现,并概括尼克松在外交政策上进行的调整。(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冷战结束后美国外交政策的特点及形成原因。(9分)

  (3)我们应如何认识冷战前后美国外交政策的演变?(6分)

123
纠错评论责编:jiaojiao95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