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报考
当前位置:中华考试网 >> 高考 >> 北京高考 >> 北京高考历史模拟题 >> 2017年北京高考历史综合复习(二)

2017年北京高考历史综合复习(二)

中华考试网  2017-02-14  【

1.(2016·安徽省芜湖市马鞍山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初多尔衮率清军入关,满族人口大量涌入北京附近,为安置满族诸王、勋臣,解决八族官兵生计,顺治元年(1644年)在京畿地区大量圈占土地,史称圈地令。此后圈地令又下了两次,范围扩大到河间、滦州、遵化、永平等42府,共圈占土地约十六万顷,“圈田所到,田主登时逐出,室中所有,皆其有也”。八旗圈地称旗地,不准私自买卖,违者按律治罪,圈地后,很多农民田地被占,流离失所,部分地主或农民投充到八旗庄园为奴仆,或流亡他乡。清政府颁布逃人法,严厉处罚逃亡者。

——摘编自戴逸《简明清史》等

材料二 15—16世纪毛纺织业成为英国的“民族工业”,对羊毛的需求量成倍增加,羊毛价格不断上涨:10英亩牧场的收益超过20英亩的耕地。地主把农场改为牧场,还通过圈地围田,大规模地圈占农民土地,把小地产集中连成大片。根据1630年和1631年的调查报告,莱斯特郡在两年内圈地10万英亩。大批自耕农因失去土地而破产,他们扶老携幼,或远走他乡,或到处流浪,生活艰辛。英国政府颁布一系列血腥法令,严禁失去土地的农民四处流浪,迫使他们进入工厂。

——摘编自蒋孟引《英国历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中英两国圈地的主要相似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中英两国圈地的历史背景及其历史影响。(15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中英两国圈地运动的实质。(4分)

解析 第(1)问,在分析两则材料的基础上从中英两国圈地运动的实施者、实施对象、过程、结果等方面进行对比,进而得出结论。第(2)问,第一小问联系两国所处的社会阶段进行分析;第二小问,对中国的影响从消极方面分析,对英国的影响从积极方面分析。第(3)问,从政治、经济角度进行分析。

答案 (1)相似点:强力驱逐农民,强占其耕地;涉及土地面积大、人口多;颁布相关法令,确认圈地成果。(6分)

(2)背景:中国,清兵入关;清初社会矛盾尖锐。英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成长;欧洲人追求货币的风尚;英国政府的重商主义政策。(8分)影响:中国,激化民族矛盾,引发社会动荡,破坏了生产力。英国,为英国准备了工业化必要的劳动力、原料,推动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大大加快了英国社会的进步。(7分)

(3)实质:民族、阶级压迫。资本原始积累。(4分)

2.(2016·湖北武汉市武昌区高三调研)(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意大利历史学家克罗齐指出: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他在1912年意大利庞达尼亚科学院的一次演讲中解释如下:

“如果说当代史是从生命本身直接跃出的,那么我们称之为非当代史的,也是直接来源于生命的;因为最明显不过的就是,唯有当前活生生的兴趣才能推动我们去寻求关于过去事实的知识;因此那种过去的事实,就其被当前的兴趣所引发出来而言,就是在响应着一种对当前的兴趣,而非对过去的兴趣。”

按照克罗齐的观点,我们对历史的思考,是将之纳入我们当前的精神之中,没有当代的精神,就没有历史。克罗齐并不认为历史事实本身会说话,说话者正是历史学家的思想或精神活动。要真正认识我们对历史的认识,就只能不断地去思考前人的老问题,并且还要思考自己思想所面临的新问题。

——摘编自何兆武、陈启能《当代西方史学理论》

运用中外近现代思想史,对材料中的观点进行探讨。(说明:对材料中的观点赞成、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观点均可,但必须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解析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解题的关键在于两个方面,首先选择自己的观点、立场,然后联系相关史实进行论证,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 略

相关推荐2017年全国高考各科目模拟试题备考专题

2017中国各地区大学综合竞争力排行榜

2017年高考考试时间

2017年全国艺术类专业统考报名与考试时间

2017年高考各省市教育考试院/厅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公布

纠错评论责编:jiaojiao95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