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报考
当前位置:中华考试网 >> 高考 >> 北京高考 >> 北京高考语文模拟题 >> 2015年北京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西城区)

2015年北京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西城区)_第4页

中华考试网  2014-11-10  【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1.C[A项应为“寥若晨星”、“标识(zhì)”,B项应为“殊不知”、“着(zháo)急”,D项应为“鞭辟入里”、量(liàng)体裁衣]

  2.A[“胸无城府”指为人坦率,恰合语境。B项“似是而非”指好像对,实际上并不对。此处应用“模棱两可”。C项“不速之客”指没有邀请而自己来的客人。与“接到请柬”相矛盾。D项“天马行空”比喻诗文、书法等气势豪放,不受拘束;多作谓语或定语。此处使用对象不当。]

  3.D[A项结构残缺,应将“直接探测到的”中的“的”改为“了”。B项“林地”“种植”主谓搭配不当,将“种植”改为“分布”;成分赘余,“高速路或主干道的路边”中,将“路边”改为“旁边”;成分残缺,“扬尘”后应加“抑制”。C项不合逻辑,应为“再次发生”。]

  4.A[《石壕吏》是杜甫的作品。]

  5.D[①“空地”与前语境顶针相接。②“四周”紧承前语境的“塔心”。③富裕:财物充裕(形容词)。富余:足够而有剩余(动词)。这里应用富裕。]

  二、每小题3分,共12分。

  6.B[伐:功劳]

  7.B[B项中两个“而”均为连词,表转折,“却”。A项中“与”①为介词,“跟”;“与”②为动词,给予。C项中“之”①为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之”②为助词,“的”。D项中“于”①为介词,“向,从”;“于”②为介词,“在”。]

  8.C[理解:但是如果真的任用他,未必是这样(指“国必无患”)]

  9.C[文章第三段“内事亲,外交友,虽可达也,然……”是说能侍奉父母、结交朋友的人并非具有最高修养的人。故“用其治国必无患”于文无据。]

  第二部分(共123分)

  三、(30分)

  10.第一问:①为国家建功是个人获得荣华富贵的根本;②修身自贤是治国治官、建功立业的根本。第二问(略)[评分标准:本题10分。第一问4分,每点2分。第二问4分,要结合积累有分析;表达准确、简洁、有条理,2分。]

  11.晏子死/景公操玉加于晏子而哭之/章子谏曰/非礼也/公曰/昔者//吾与夫子游于公邑之上/一日而三不听寡人/今其孰能然/吾失夫子则亡/何礼之有/哀尽而去[评分标准:本题5分。标记“/”处,每断对2处,得1分;每断错2处,扣1分,扣完为止。标记“//”之处,可断可不断,不赋分。]

  12.(1)夙兴夜寐靡有朝矣(2)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3)依依墟里烟鸡鸣桑树颠(4)使六国各爱其人谁得而族灭也(5)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6)乍暖还寒时候三杯两盏淡酒

  [本题8分。每句1分,多字、丢字、写错字一律不给分。限选其中4道题作答,超过4道题则以前4道题为准。若文字涉及版本区别,酌情处理。]

  13.(1)D(3分)[末句“写周围环境的喧闹使人物的愁绪得以排遣”错。末句以声衬静,突出周围的冷寂及人物的长夜难眠,进一步表现了愁苦之深重。]

  (2)a美好往事不堪回首(1分);b与故人天涯相隔(2分);c对故人的心意无法传递(1分)[评分标准:本题4分。其中“与故人天涯相隔”为核心。答“寂寞冷清”“冷夜无依”“青春空度”,可酌情给1分。]

  四、(8分)

  14.B(3分)(“新技术需要……才能生产出……”的表述不合文意,“柔性底板”已制出;两者结合,可制造的是“成本低廉的柔韧而有弹性的电子产品”。)

  15.①选用高弹性聚合物,具有较强的柔韧性。②通过图案切割,具有更强的延展性。③使用提纯的碳纳米管溶液,具有更优良的导电性。④造价低廉,可大规模生产。(5分。四点每点1分,有“柔韧性”“延展性”“导电性”等关键词即可;对“新技术”的表述完整1分。)

  五、(25分)

  16.A、D(A项“北京的秋夜……为‘肖邦之夜’平添……温馨”错,应为音乐会为北京秋夜平添温馨。D项傅聪那晚弹奏的降B小调、降E大调夜曲, “琴里关山,梦中明月”,蕴含着的是思乡爱国的情感。“歌颂……爱情和骑士风度的功勋”,是柏辽兹当年看的肖邦的演奏时说的话。)[本题4分,每项2 分。]

  17.(1)降E大调夜曲等也很动听、且玛祖卡是他最拿手的。演奏的曲子都如“玲珑剔透的诗”。在当下文化浮躁的时代,傅聪对古典音乐的坚守,已属不易。[本题3分,每点1分。]

  (2)“情”指的是“美丽而忧郁”的缠绵情爱。因为肖邦、傅聪的个人经历,去国思乡之情是他们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忽略了这一点,就是对他们的误解。[本题3分。第一问1分;第二问2分,其中“个人经历”1分,“去国思乡之情”1分。]

  18.[本题5分]写秋夜风起,呼应首段的秋夜;构成对比;表达音乐会结束后回到现实文化环境的落寞。(或“写风吹尘埃,暗示低俗浮躁的文化空气还会风靡;呼应第二段对现实喧闹音乐的描述;表达了对现实文化环境的清醒与无奈。”)(3分,每点1分)融情于景;含蓄隽永;耐人寻味。(2分,答出两点即可)

  19.[本题10分。作者看法的概括2分;自己评价的观点1分,论述说理充分5分;语言表达,2分。](注意:评价作者观点,不能一味议论“古典与流行”的问题。)

  作者看法概括及评价观点示例:

  1.作者推崇以肖邦为代表的古典音乐,否定通俗的流行音乐。我认为,这种看法有失偏颇。

  2.作者热爱傅聪、肖邦代表的高雅艺术,贬斥喧闹浅薄的通俗音乐。我认为,这种态度很有现实意义。

  3.作者认为现在的文化世界“王纲解体”“王旗频变”,并对此极为不满。我认为他的不满没什么道理。

  六、(60分)

  20.(略)[按2011年高考北京卷统一评阅标准执行。]

  说明:每3个错别字减1分,重复的不计。字数不足,每少50个字减1分。标题空缺,减2分。

  【古文阅读参考译文】曾试看上世古书,三王的辅臣声誉,没有不荣耀的,地位没有不安稳的,(这是由于他们)功劳大的缘故。《诗经》上说“好雨落在公田里,一并下在私田上”,三王的辅臣,都能凭借有功于公家,从而获得自己的私利。平庸君主的辅臣,他们希望得到名誉地位的心情跟三王的辅臣是相同的,可是他们的名声没有不蒙受耻辱的,他们的地位没有不岌岌可危的,(这是由于他们)没有为公家立功的缘故。(他们)都忧虑自身不能在国内显贵,却不忧虑自己的君主不能在天下显贵;(他们)都忧虑自己的家族不够富足,却不忧虑自己的国家领土不能扩大。这就是他们希望得到荣耀反而更加耻辱,希望得到安定反而更加危险的原因。人民治理得好坏在于百官,如今(世人)居官就放纵悖乱,面对钱财就贪得无厌,官位得以接近君主就阿谀奉承,统率军队就倦怠怯懦,凭着这些想从君主那里满足奢望,岂不是很难吗?

  假如有这样一个人,(认为)修养自身、得当地处理财物是可耻的,面对钱财就要占为己有。像这样而富足的,除非偷盗,否则无法取得财富。因此,荣华富贵不是自己来的,是靠功劳得来的。如今(世人)功劳很少而企望很大,这是蒙骗;没有功劳而谋求荣华富贵,这是诈取。蒙骗、诈取的方法,君子是不采用的。

  人们的议论大都说;“(如果)君主任用我,(那么)国家必定没有祸患。”但是(如果真的)任用他,未必是这样。(如果)自己有祸患,任用这样的人在治理国家(的事业上),(国家)怎么能没有祸患呢?所以要得到国君的重用,没什么比修养身心、使自身贤明更重要的了。自身是自己可以制约的,放弃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却去奋力强取自己力所不及的事,这就叫悖谬。(悖谬的人,)不让他们治理国家、管理官吏是合宜的。至于在家侍奉父母,在外结交朋友,即便是可以达到的,但是(如果)侍奉父母不孝顺,结交朋友不忠厚诚挚,这些都未能达到,怎么能认为他好呢?所以,评论人不要根据他未能达到的,而要根据他已能达到的。

  古代侍奉君主的人,一定先贡献才能,然后才担任官职;一定先省察自己,然后才接受俸禄。君主即使多给俸禄,臣子也不无故接受。忠臣的行为,接近于懂得什么是根本。

  【句读文段参考译文】晏子死了,景公拿玉器放在晏子尸体上失声痛哭。章子劝谏说:“这样做不合礼仪。”景公说:“从前我和夫子在公阜游玩,他一天之中三次(对我劝谏而)不屈从于我的意见,现在谁还能这样做!我失去晏子就要完了,还讲什么礼仪呢?”(景公)极尽哀痛之情后,方才离去

1234
纠错评论责编:xiejinyan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