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师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考试网 >> 税务师 >> 涉税相关法律 >> 模拟题 >> 文章内容

2018年税务师考试涉税服务法律习题(6)

来源:考试网  [2018年6月30日]  【

2018年税务师考试涉税服务法律习题(6)

1.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犯罪的追诉期限从()起计算。

A.犯罪之日

B.犯罪被发现时

C.犯罪结果发生时

D.犯罪目的达到时

[答案]A

[解析]一般犯罪,是指没有连续与继续状态的犯罪,这种犯罪的追诉期限,从犯罪之日起计算。

2. 犯罪构成中,犯罪客观方面包括的事实特征有()。

A.行为人的口供

B.行为人的目的

C.危害行为

D.实施危害行为的地点

E危害结果

[答案]CD.E

[解析]本题考核犯罪客观方面的事实特征。

3. 根据《刑法》的规定,()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A.15周岁的甲故意伤害致人重伤

B.15周岁的乙抢劫他人财物2000元

C.15周岁的丙运输海洛因9000克

D.15周岁的丁使用暴力奸淫妇女

E.15周岁的戊偷开汽车撞伤行人

[答案]AB.D

[解析]《刑法》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对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负刑事责任。本例中,甲、乙、丁为15周岁,因此,应负刑事责任。

4.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盲人犯罪的,()。

A.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B.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C.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D.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答案]A

[解析]《刑法》规定,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的,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5. 我国《刑法》规定的单位犯罪,其主观方面的特征表现为()。

A.只有故意才能构成犯罪

B.只有过失才能构成犯罪

C.故意过失都能构成犯罪

D.故意过失都不构成犯罪

[答案]A

[解析]单位犯罪,主观方面必须有为本单位谋取非法利益的故意,由单位集体或者其负责人作出犯罪决定,并通过直接责任人员加以实施。

6. 会计李某为某公司提供虚假资信证明,收取该公司好处费人民币6000元,当有关部门追究其责任时,李某将收受的6000元退还给该公司。李某的行为属于()。

A.犯罪未遂

B.犯罪中止

C.犯罪既遂

D.违法行为

[答案]C

[解析]故意犯罪过程中的犯罪形态分为完成形态和未完成形态。本例中,李某已经为某公司提供虚假资信证明,并收取好处费,犯罪行为已施行完毕,属于犯罪的完成形态,是犯罪既遂。

7. 甲、乙、丙三人预谋盗窃仓库原材料,届时甲因为害怕只是将自家的三轮车借给乙、丙使用,并未亲临现场。乙、丙用甲的三轮车将所盗的原材料运离现场,甲的行为属于()。

A.盗窃未遂

B.盗窃既遂

C.盗窃中止

D.盗窃预备

[答案]B

[解析]本例中,乙和丙是主犯,甲是从犯,为共同犯罪提供有利条件,起辅助作用,三人是共同故意犯罪,共同参与犯罪实行的共同犯罪人对共同犯罪的结果承担刑事责任。

8. 以下关于犯罪预备的说法错误的是()。

A.犯罪预备既可以是为了自己实行犯罪而预备,也可以是为了他人实行犯罪而预备

B.实施预备行为后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着手实行的,属于犯罪预备

C.犯罪预备阶段既可能成立犯罪中止,也可能成立犯罪预备

D.对于预备阶段的中止犯,除了适用中止犯的规定减免刑罚之外,还应同时适用预备犯的减免规定

E.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

[答案]

C.D

[解析]本题考核犯罪预备的特征:主观上为了犯罪;行为人已经实施犯罪预备行为;犯罪预备行为必须在着手实行犯罪前停顿下来;犯罪预备行为在预备阶段停顿下来,未能着手实行犯罪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如果行为人自动放弃预备行为或者自动不着手实行犯罪,则成立犯罪中止。对于预备犯罪,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9. 犯罪未遂的基本特征是()。

A.犯罪分子已经着手实行犯罪

B.犯罪没有得逞

C.犯罪分子没有达到犯罪目的

D.犯罪没有得逞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

E.犯罪分子没有达到目的是由于犯罪分子不愿意继续实施犯罪

[答案]AB.D

[解析]本题考核犯罪未遂的特征: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犯罪没有得逞;犯罪没有得逞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

10. 我国《刑法》规定,对于中止犯的处罚原则是()。

A.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B.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C.应当减轻

D.如果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

[答案]D

[解析]《刑法》规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11. 对共同犯罪中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教唆犯()。

A.可以从重处罚

B.应当从重处罚

C.可以加重处罚

D.应当加重处罚

[答案]B

[解析]《刑法》规定:对于教唆犯,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责编:jiaojiao95

报考指南

焚题库
  • 会计考试
  • 建筑工程
  • 职业资格
  • 医药考试
  • 外语考试
  • 学历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