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师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考试网 >> 税务师 >> 涉税相关法律 >> 模拟题 >> 文章内容

2017年税务师考试《涉税服务法律》预习测试及答案1_第4页

来源:考试网  [2017年8月7日]  【

  参考答案:

  一 、单项选择题

  1. 【答案】 D

  【解析】 《刑法》在溯及力问题上采取从旧兼从轻原则。

  2. 【答案】 B

  【解析】 犯罪的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犯罪的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3. 【答案】 C

  【解析】 本案中,甲已经着手实行犯罪行为,是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而停止了犯罪行为,导致犯罪未能得逞,因而构成犯罪未遂。

  4. 【答案】 D

  【解析】 (1)选项A:属于共同的故意犯罪;(2)选项B:周某是胁从犯,丙是主犯,构成共同犯罪;(3)选项C:张某是从犯,丁是主犯,构成共同犯罪;(4)选项D:郑某与钱某是过失犯罪,不构成共同犯罪。

  5. 【答案】 B

  【解析】 关于罪数判断标准,我国刑法理论通行的观点是采用犯罪构成标准说。根据此说,区分一罪与数罪的标准是犯罪构成的个数。

  6. 【答案】 A

  【解析】 (1)选项B:属于法定的一罪;(2)选项CD:属于处断的一罪。

  7. 【答案】 C

  【解析】 《刑法》基于保护主义原则,规定了保护管辖权: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外对我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刑法》规定的最低刑为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适用《刑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处罚的除外。

  8. 【答案】 C

  【解析】 选项C:已满75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9. 【答案】 B

  【解析】 选项B:处断的一罪包括连续犯、牵连犯和吸收犯。

  10. 【答案】 D

  【解析】 (1)选项A:管制的期限为3个月以上2年以下,数罪并罚不超过3年;(2)选项BC:拘役的期限为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数罪并罚时不能超过1年;(3)选项D:有期徒刑的期限一般为6个月以上15年以下,数罪并罚后,有期徒刑总和刑期不满35年的,最高不能超过20年,总和刑期在35年以上的,最高不能超过25年。

  11. 【答案】 D

  【解析】 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2年期满以后,减为无期徒刑(选项AB错误);如果确有重大立功表现,2年期满以后,减为25年有期徒刑;如果故意犯罪,查证属实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执行死刑。

  12. 【答案】 C

  【解析】 选项C:驱逐出境既可以独立适用,也可以附加适用。

  13. 【答案】 D

  【解析】 刑罚作为惩罚罪犯的强制方法,内容为剥夺罪犯的某种权益——财产、政治权利、人身自由以至生命,是国家权力的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得以存在的必要条件,一般分为主刑和附加刑。

  14. 【答案】 B

  【解析】 并处罚金是指在判处主刑的同时附加适用罚金,但是对犯罪的单位只能单处罚金,对单位不能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故只能单处罚金,不可能并处罚金。

  15. 【答案】 C

  【解析】 没收财产是没收犯罪分子“合法”所有并没有用于犯罪的财产。本题中张某合法所有财产仅为50万元。

  16. 【答案】 A

  【解析】 犯罪分子虽然不具有法定减轻处罚情节,但是根据案件的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后,也可以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

  17. 【答案】 C

  【解析】 (1)选项A:后罪为拘役,不构成累犯;(2)选项B:王某不满18周岁,不构成累犯;(3)选项D:后罪发生在刑罚执行完毕的5年后,不构成累犯。

  18. 【答案】 B

  【解析】 (1)选项A: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后又逃跑的,不能认定为自首;(2)选项B: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后又翻供的,不能认定为自首,但在一审判决前又能如实供述的,应当认定为自首;(3)选项CD:共同犯罪案件中的犯罪嫌疑人,除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还应当供述所知的同案犯,主犯应当供述所知其他同案的共同犯罪事实,才能认定为自首。

  19. 【答案】 B

  【解析】 对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已宣判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罪行,与司法机关已掌握的或者判决确定的罪行属同种罪行的,可以酌情从轻处罚;如实供述的同种罪行较重的,一般应当从轻处罚。

  20. 【答案】 C

  【解析】 《刑法》第69条规定,对数罪并罚采取折中原则,即以限制加重原则为主,以并科原则和吸收原则为辅。

  21. 【答案】 C

  【解析】 选项AB为可以减刑的情形;选项D不是适用减刑的情形。

  22. 【答案】 C

  【解析】 选项C:对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

  23. 【答案】 D

  【解析】 (1)选项AB:有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限,为没有执行完毕的刑期;(2)选项CD:假释考验期限,从假释之日起计算。

  24. 【答案】 D

  【解析】 有逃税行为,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已受行政处罚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但是,5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2次以上行政处罚的除外。

  25. 【答案】 B

  【解析】 选项B:行为人没有采取暴力、威胁方法抗拒缴纳税款,而是寻找借口,软磨硬泡,拖欠税款的,不能以抗税罪论处。

  26. 【答案】 C

  【解析】 逃避追缴欠税罪,是指纳税人欠缴应纳税款,采取转移或者隐匿财产的手段,致使税务机关无法追缴欠缴的税款,且数额较大(1万元以上)的行为。

  27. 【答案】 A

  【解析】 选项A: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或者虚开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发票罪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了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虚开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发票,虚开的税款数额在1万元以上或者致使国家税款被骗数额在5000元以上的行为。

  28. 【答案】 C

  【解析】 伪造、出售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违反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规定,伪造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明知自己所持有的是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而仍然出售,数量在25份以上或者票面额累计在10万元以上的行为。

  29. 【答案】 B

  【解析】 利用虚开普通发票的手段逃税的,包括两个犯罪行为,即虚开发票的犯罪行为和虚列成本偷逃税款的犯罪行为,而且这两个行为之间没有包容关系,即逃税罪不必然是通过虚开发票的行为才能实现,也可以通过少列收入等形式来实现;而虚开发票不必然是为了逃税的目的,虚开发票还可以用于贪污公款等其他非法目的。因此,应属于刑法理论中的牵连关系。对该行为可以按照处理牵连犯的原则,“择一重罪从重处罚”,即不实行数罪并罚,按照其触犯的数罪中处罚较重的罪名所规定的刑罚从重处罚。定罪时具体适用哪个罪名,主要根据其手段行为(虚开发票)和目的行为(逃税)的情节所适用的法定刑幅度中较重的确定。如果两个行为中有一个行为适用的是较高的量刑档次,另一个行为适用的是较低的量刑档次,则以适用较高量刑档次的行为触犯的罪名来定罪;如果两个行为均适用较高或者较低的量刑档次,因逃税罪的法定刑略重,应以逃税罪来定罪。

  30. 【答案】 D

  【解析】 (1)选项A:徇私枉法罪的主体是司法工作人员;(2)选项B: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的主体是行政执法人员,包括在工商、税务、监察等依法具有行政执法权的行政机关中承担执法工作的公务人员;(3)选项C:违法提供出口退税凭证罪的主体是海关、外汇管理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其他自然人或单位均不能成为本罪的主体。

  二 、多项选择题

  1. 【答案】 A, C, D

  【解析】 本题考查刑法的基本原则。刑法的基本原则是:(1)罪刑法定原则;(2)平等适用刑法原则;(3)罪刑相当原则。

  2. 【答案】 A, C, D

  【解析】 (1)选项ABC: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予立案”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选项B的说法是错误的。(2)选项DE:在追诉期限以内又犯罪的,前罪追诉的期限从犯后罪之日起计算。也就是说,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行为后,在追诉时效期限内又犯罪的,前罪的追诉时效就此中断,并从后罪成立之日起重新计算。

  3. 【答案】 A, B, C

  【解析】 (1)选项A:不满14周岁的人犯罪,不负刑事责任。张某1990年1月1日生,2004年1月1日时不满14周岁,不对故意杀人罪负刑事责任;(2)选项BC: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只对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负刑事责任。本题中,张某实施绑架和盗窃行为时不满16周岁,故不对绑架和盗窃行为负刑事责任;(3)选项DE:张某实行聚众斗殴与贩卖毒品行为时已满16周岁,负完全刑事责任。

  4. 【答案】 A, C, E

  【解析】 (1)选项AB:自动放弃犯罪的犯罪中止,必须在犯罪预备或者犯罪实行过程中放弃犯罪,这是成立犯罪中止的前提条件。如果犯罪行为已经完成并达到既遂状态,则不能成立犯罪中止。(2)选项CD:自动放弃犯罪的犯罪中止,必须是自动放弃犯罪,这是成立犯罪中止的实质条件。这要求行为人出于自己的意志而放弃自认为可以继续实施和完成的犯罪。(3)选项E:自动放弃犯罪的犯罪中止,必须是彻底放弃犯罪,即行为人彻底打消了继续实施并完成犯罪的念头,彻底放弃实施自认为可以继续实施并完成的犯罪行为。

  5. 【答案】 A, D, E

  【解析】 结果加重犯要求行为人对于实施的基本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及其所引发的加重结果均有“犯意”。首先,从立法上看,我国刑法典中的结果加重犯,其基本犯罪既可以是故意犯,也可以是过失犯。其次,根据行为人对加重结果所持的罪过心理,结果加重犯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基本犯为故意,加重的结果也是故意;二是基本犯是故意,对加重的结果则为过失;三是基本犯是过失,加重的结果也是过失。

  6. 【答案】 A, B, D, E

  【解析】 (1)选项A:成立惯犯的,必须是反复多次地侵犯“同一或相同”直接客体的犯罪形态;(2)选项C:成立惯犯的,必须在较长时间内反复多次实施同种犯罪行为,但时间的长期性并非是以时间上的持续不断为特点的,而是以时间的间断性为特点的。

  7. 【答案】 B, C

  【解析】 (1)选项A:管制的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1日折抵刑期2日;(2)选项BC:拘役、有期徒刑的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1日折抵刑期1日;(3)选项DE:均无刑期折抵的问题。

  8. 【答案】 A, C, D

  【解析】 (1)选项B:附加刑既可以独立适用,也可以附加适用;(2)选项DE:附加适用附加刑时,对一个犯罪可以适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附加刑。

  9. 【答案】 A, B, C, E

  【解析】 (1)选项AB:高级人民法院审理判处死刑缓期执行没有限制减刑的上诉案件,认为原判事实清楚、证据充分,但应当限制减刑的,不得直接改判,也不得发回重新审判。确有必要限制减刑的,应当在第二审判决、裁定生效后,按照审判监督程序重新审判;(2)选项C:高级人民法院复核判处死刑缓期执行没有限制减刑的案件,认为应当限制减刑的,不得以提高审级等方式对被告人限制减刑;(3)选项DE:高级人民法院审理或者复核判处死刑缓期执行并限制减刑的案件,认为原判对被告人判处死刑缓期执行适当,但判决限制减刑不当的,应当改判、撤销限制减刑。

  10. 【答案】 A, B

  【解析】 根据规定,有下列情形应当视为自动投案:犯罪嫌疑人向其所在单位、城乡基层组织或者其他有关负责人员投案的(选项B);犯罪嫌疑人因病、伤或者为了减轻犯罪后果,委托他人先代为投案,或者先以信电投案的;罪行未被司法机关发觉,仅因形迹可疑被有关组织或者司法机关盘问、教育后,主动交代自己的罪行的;犯罪后逃跑,在被通缉、追捕过程中,主动投案的(选项A);经查实确已准备去投案,或者正在投案途中,被公安机关捕获的;并非出于犯罪嫌疑人主动,而是经亲友规劝、陪同投案的;公安机关通知犯罪嫌疑人的亲友,或者亲友主动报案后,将犯罪嫌疑人送去投案的。

  11. 【答案】 D, E

  【解析】 数罪发生在法定期间以内,包括以下情形:(1)判决宣告以前一人犯数罪(选项E正确);(2)判决宣告后,刑罚执行完毕以前,发现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在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漏罪)(选项D正确);(3)判决宣告后,刑罚执行完毕以前,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又犯罪的(新罪);(4)被宣告缓刑或者假释的犯罪分子在缓刑或者假释考验期内又犯罪或发现漏罪的(选项B错误)。刑罚执行完毕以后又犯罪的,属于是否构成累犯的问题,不是数罪并罚问题(选项A错误);刑罚执行完毕以后发现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在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如果没有超过追诉时效,应依法定罪量刑,既不是数罪并罚的问题,也不是累犯的问题(选项C错误)。

  12. 【答案】 B, C, E

  【解析】 对于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应当”附加剥夺政治权利(选项E正确);对于被判处死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应当剥夺政治权利终身(选项BC正确);对于故意杀人、强奸、放火、爆炸、投毒、抢劫等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犯罪分子,“可以”附加剥夺政治权利(选项AD错误)。

  13. 【答案】 D, E

  【解析】 (1)选项D:管制期满,执行机关应即向本人“和”其所在单位“或者”居住地的群众宣布解除管制;(2)选项E:禁止令的期限既可以与管制执行期限相同,也可以短于管制执行的期限,但不得少于3个月。

  14. 【答案】 A, B, C, D

  【解析】

  15. 【答案】 A, D, E

  【解析】 (1)选项AB:抗税罪的主体是纳税人或者扣缴义务人,但抗税罪只能由自然人实施,单位不能成为本罪的主体;(2)选项CD:构成抗税罪的关键,在于对税务人员实施了暴力、威胁的抗拒手段,而没有数额和比例的规定;(3)选项E:如果实施抗税行为致人重伤、死亡的,应按照刑法有关故意伤害致人重伤罪的规定、故意杀人罪的规定定罪处罚。

  16. 【答案】 B, C, D, E

  【解析】 (1)选项B:该公司的行为构成的是逃避追缴欠税罪;(2)选项C:本案的犯罪主体是甲有限责任公司;(3)选项DE:根据法律规定,犯逃避追缴欠税罪,数额在1万元以上不满10万元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欠缴税款”1倍以上5倍以下罚金,单位犯本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上述规定处罚。

  17. 【答案】 B, C, E

  【解析】 (1)选项ABC:纳税人缴纳税款后,采取欺骗的方法,骗取所缴税款的,按逃避缴纳税款罪(即逃税罪)处罚;骗取税款超过所缴纳的税款部分,对超过的部分以骗取出口退税罪论处。(2)选项DE:本题中,该厂所骗取的税款超过所缴纳的税款,则该厂同时构成骗取出口退税罪和逃税罪,应根据数罪并罚的规定决定应执行的刑罚。

  18. 【答案】 A, B, C, E

  【解析】 选项D:虚开包括为他人虚开、为自己虚开、让他人为自己虚开、介绍他人虚开四种情形。行为人只要实施其中一种,即可构成虚开。

  19. 【答案】 A, B, C, D

  【解析】 选项E:虚开发票罪的犯罪主观方面为直接故意,间接故意和过失不能构成本罪。

  20. 【答案】 A, C, D, E

  【解析】 选项B:持有伪造的发票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明知是伪造的发票而故意持有,数量较大的行为。持有,是指行为人实际支配、控制数量较大的假发票的一种持续状态,既可以随身携带、放置或藏匿在某一地点,也可以委托他人保管,只要在行为人控制之下即可。

1 2 3 4
责编:jiaojiao95

报考指南

焚题库
  • 会计考试
  • 建筑工程
  • 职业资格
  • 医药考试
  • 外语考试
  • 学历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