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专业资格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华课网校 >> 出版专业资格考试 >> 考试辅导 >> 初级出版专业基础知识 >> 2018初级出版专业资格考试《基础知识》课程笔记:第一章 第一讲

2018初级出版专业资格考试《基础知识》课程笔记:第一章 第一讲

来源:华课网校  [ 2018年04月08日 ]  【

2018初级出版专业资格考试《基础知识》课程笔记:第一章 第一讲

第一章 出版概论

《基础》第一讲: 出版活动

  通过互联网上的“博客”向社会,上传自己的图片和文章,这样的行为算不算是出版活动呢?它算是“网络出版”吗?若非要从专业理论的角度去界定它,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因此,大家静下心来研究一下“出版”、“出版活动”的概念很有必要。

  一、“出版”概念

  出版是指编辑、复制作品并向公众发行的活动。

  这是我国对“出版”的定义,它的一个特点是强调出版的三个要素(编辑、复制、发行)的整体性,强调要素之间的有机结合。

  西方人理解“出版”的侧重点则强调“公之于众”。这个特点可从1989年版《牛津英语大词典》以及许多外文工具书关于“出版”的表述中看出来。

  关于“出版”概念,这里提示两个注意点:

  1.我国明确给出版下定义,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注意这个时间概念。

  2.国外把“对书面作品的选择、制作与发行”作为“出版”的基本内涵。

  二、出版活动的构成要素

  问题:“个人在自己的博客上自由发表文章的行为是出版活动吗?”

  回答是否定的,它不属于出版活动。那为什么呢?

  因为,出版活动必须由编辑、复制、发行三个要素构成,这三个要素缺一不可,联系密切。

  先看第一个要素“编辑”。

  “编辑”是策划、组织、审读、选择和加工作品的活动,它是复制和发行的前提。

  个人在自己的博客上自由发表文章,这样的活动没有经过编辑活动,显然缺少“第一个要素编辑”,因而,它不是出版活动。

  再看出版活动的第二个要素“复制”。

  “复制”是以各种方式根据作品内容制成一份或多份与其内容信息相同的物件的活动。

  如,网上“留言板”中个人发表的意见,它没有经过有效编辑,也没有复制,它不是出版活动。

  再看出版活动的第三个要素“发行”。

  “发行”是出版单位通过商品交换将出版物传送给消费者的活动。

  举个例子,有人向公众分发价目表、节目单,这项活动是不是出版活动呢?我们说,不是,因为这个过程没有商品交换和消费活动,所以不是出版活动。

  所以,区分出版活动的关键,是要看它是否符合这相互联系的三个要素。一般来说,未经编辑的作品,可以复制,流传,但它不是出版活动;不经过编辑、发行的作品,它的复制活动也不是出版活动;不经过编辑的发行,也不是出版活动。我们可根据三个要素的有机结合情况,判断一些活动是否是出版活动。

  下面,就出版活动构成要素这一条目,提示三个注意点:

  1.“编辑”的概念中出现的几个语词“策划”、“组织”、“审读”、“选择和加工作品”,它是很讲究的,请学员朋友留意。

  2.“发行”,要体现商品交换、消费过程,简单地分发出版物的独立行为,不是出版活动。

  3.知道了“个人在博客上自由发表作品等活动不是出版活动”,那么要注意“网络出版”。“网络出版”的定义,就强调了出版活动的三个要素(编辑、复制、发行),所以,网络出版是书、报、刊、音像、电子和网络出版等六大出版媒体之一。 至于“网络出版”,我们会在后边专门介绍。

  (07年真题)1.出版活动的构成要素是( )。

  A.作者、编者、读者

  B.策划、审读、编辑加工

  C.编辑审读加工、整体设计、校对

  D.编辑、复制、发行

  三、出版活动的前提

  没有作品,出版活动,就成“无米之炊”了,出版的三个要素编辑、复制和发行,就没有了作用的对象。

  那么,什么是“作品”呢。

  “作品”是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

  概念中,“独创性”和“智力成果”这很好理解,我们要重点注意,什么叫“能以有形形式复制”。

  比如,建筑作品、模型作品本身,是不是“作品”呢?我们说,它们不是出版作品,因为,它们不能以有形的形式复制。而针对它们摄影或美术加工出来的摄影作品或美术作品,就能够以有形的形式复制,所以,我们说,一个模型和建筑,因为它本身不能被复制,所以模型和建筑本身不是出版活动的作品,而它们的摄影作品或美术作品因为能够被复制,所以这些摄影作品或美术作品是出版活动的作品。

  注意点:

  计算机软件是不是出版的作品呢?我们说计算机软件是出版的作品,因为它能够符合“独创性”和“能以有形形式复制”等出版作品的内涵。

  四、出版活动的特征

  出版活动是一种独特的文化活动,跟一些其他文化活动,像民俗文化活动、旅游文化活动、科技文化活动等相比,它着自己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从基本功能角度来看,出版活动能记载、传播、交流和传承文化

  如《文明之路》是由人民出版社和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的电视项目和大型出版活动,这项活动是一次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宣传大举措。它客观解读与宣传了包括文明在内的12种主要文明的起源、发展、演变、现状,探究了各种文明在历史漫长的发展中取长补短、相互影响的发展规律,揭示了文明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文明之路》丛书就是对世界文明的记载、传播、交流和传承的典范。

  (二)从性质角度来看,出版活动是不同劳动的有机组合

  这里说的不同劳动包括编辑过程的精神劳动(也就是精神产品生产),包括复制过程的物质生产劳动(也就是物质产品生产),还包括发行过程的商业劳动(也就是出版物产品流通)。

  我们要注意,前两种劳动(即精神劳动和物质生产劳动)能够“创造价值”,商业劳动能够“实现价值”。

  (07年真题)3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版活动是( )的组合。

  A.作者劳动    B.精神劳动 C.公益劳动

  D.物质生产劳动 E.商业劳动

  (三)从社会效能角度来看,出版活动具有极强的政治性和思想性

  在我国,前几年复制和发行企业向民营和外资开放了,而对内容编辑端的企业把控,依然非常严格,为什么出版编辑策划的管理把控非常紧呢?这是因为出版物的内容,深刻地影响着读者的政治立场、思想信仰、价值观念,影响国民的文化素质,影响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文化安全。

  我国一些重大的出版现象,如出版社家数非常固定且竞争没能像发达国家那样激烈,民营出版业的书号难题等,都反映了这样一种认识,即国家对于出版活动的发展,绝不能影响文化安全,影响社会稳定。

  出版活动有极强的政治性和思想性。

  (四)从经济效能角度来看,出版活动具有经济性和产业性的特点

  出版活动的目标,就是既要保证社会效益,又要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

  这里我们看两个数据。2004年,我国第一次进行了全国出版行业增加值统计,结果表明,全行业实现增加值1939.7亿元,约占当年GDP的1.7%,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5%。

  再一个数据,从2004年到2006年,文化创意产业利润的增长连续三年超过GDP的增长。正是出版产业这种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北京市正在论证建设一个出版产业园。

  出版产业是文化创意产业的生力军,出版产业大有可为。

  五、出版活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如同唯物辩证法当中谈到物质与意识关系的框架一样,“出版活动”与“社会发展”也存在着“能动性”与“决定性”的关系。

  (一)社会发展对出版活动的决定性影响

  我们从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四个方面,看社会发展是如何对出版活动产生决定性影响的。

  1.政治制度和政治环境决定出版活动的命运(政治)

  我们知道,《中国兄弟连》、《亮剑》等剧本和相关出版物,与过去抗日题材作品一味褒共军贬国军的主题不同,这些作品,客观地反映了国共两军各自为抗日所做出的贡献。目前这类主题的影视作品和出版物在市场上非常活跃,它与祖国统一的时代强音相和谐,这样的影视作品和出版活动,只有在当前海峡两岸和国共两党关系缓和这一大的政治环境下才能实现。

  所以,政治环境宽松,出版活动就活跃、兴旺;相反,出版活动就冷落、荒芜。

  2.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出版活动提供物质条件(经济)

  人们对物质资料的需求分为三个层次:生存资料、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

  人们只有在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的水平,基本生存资料获得满足以后,才有条件、热衷于出版物产品这一精神食粮(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的消费。(这点很理解)

  3.科学技术是出版活动发展的强大推动力(科技)

  从历史上的纸张和印刷术的发明,到现在信息技术、数字出版的应用,都证明了科学技术对出版活动的发展有着无比巨大的推动作用。

  当前世界上正在研发电子纸,这种电子纸容量很大,还可以折叠,携带方便,它的发明与推广应用,将会开启一个崭新的阅读时代,颠覆式地改变出版活动。

  4.社会文化的发展为出版活动提供活力(文化)

  我们可分两个层面理解:

  第一个层面,社会文化水平越高,文化活动越活跃,出版物的原料(来自社会文化生活的素材)就越精制,出版物内容就越丰富。

  第二个层面,作为出版活动的主体,创造智力成果的人(包括编辑、作者等),他们的文化水平越高,出版物的质量就越高。

  所以说,我们可从人的水平发展和素材的发展两个方面,理解社会文化的发展是如何为出版活动注入无穷无尽的活力的。

  【例】下列有关社会发展对出版活动影响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 )。

  A.科学技术是出版活动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B.社会文化的发展为出版活动提供活力

  C.政治制度和政治环境决定出版活动的命运

  D.社会经济的发展将使出版活动的作用逐渐缩小

  (二)出版活动对社会发展的能动作用

  依然还是从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四个方面来理解。

  1.出版活动对政治发展的影响

  (从这样三点来看)

  (1)出版活动形成舆论导向

  《人民日报》评论版就是出版活动影响政治发展、形成舆论导向的一个重要平台。

  (2)出版活动深化思想政治教育

  我国领导人前几年向世界提出了“和谐世界”的国家发展理念,为诠释这一崭新理念,人民出版社策划出版了图书《从“协和万邦”到建设和谐世界》,它起到了深化国民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3)出版活动促进社会和谐

  以公平正义、民主法治、诚信友爱、充满活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宣传主题的出版物,一定有利于形塑国民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够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2.出版活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1)出版活动提高劳动力素质,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

  劳动力是最活跃的生产力要素,出版物可以提高劳动者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素质。

  比如,金盾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人参果栽培与利用》,就为读者提供了经济作物人参果的栽培与利用技术,促进了科学技术向生产力的转变。

  (2)出版活动促进人们更新经济理念,推进经济发展

  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从“多快好省”到“持续、协调发展”,我国经济发展的口号发生了这样一种变化,表明了人们的经济理念是与时俱进。

  近年来非常热销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题材的图书(如《可持续发展经济学》),在促进人们更新经济理念、推进经济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3)出版活动迅速传递各种社会信息,加快经济的发展速度

  3.出版活动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

  有了李四光《地质力学概论》、袁隆平《杂交水稻育种栽培学》等作品的出版,我国石油工业就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十几亿人口才有可能实现粮食的自给有余。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当前图书出版结构比例不合理,重视人文社会科学图书,而科学技术图书的出版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希望通过我们大家的努力,这种情况尽快得以改变。

  4.出版活动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出版活动是社会文化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

  (1)出版活动增进文化积累

  总投资将近3000万《中原文化大典》对中原文化的科学内涵、典型形态、各文化领域的成就、历史演变、精神特质、现实价值进行研究探索。通过这些优秀出版物的不断积累和汇集,文化宝库将更加光辉灿烂。

  (2)出版活动推进文化创新

  我们知道,当前发达国家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向发展中国家进行文化渗透。复杂严峻的现实,要求出版活动要不断地推进文化创新。

  举个例子,《汉武大帝》、《大国崛起》等历史剧本反映出来的宣扬霸权以及“对于曾经侵犯过我们的民族置之死地而后快的极端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有专家就提出了批评。专家们认为,这种思想,与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目前所提出的和谐世界理念相悖。这种观点无论它正确与否,这种文化批评活动本身,表明我们出版人、文化人,有责任在文化传承的同时,思考如何超越几千年来所形成的民族思想的束缚,进行文化理念的创新。

  (3)出版活动优化文化选择

  出版活动从选题策划开始就要代表社会,对代表社会前进方向的先进文化进行选择、把关。

  (4)出版活动促进文化交流

  我们知道,优秀的出版物是我们与外国文化进行交流的系统而稳定的桥梁。

  从我国图书版权输入与输出的比例(10:1)来看,外国人引进我国图书版权的数量确实太小。出版人应该在如何向外国人“推销”与“展示”我国文化、切实推进中外文化交流方面,下大力气。

  【例】出版活动对文化发展的影响表现为( )。

  A.增进文化积累

  B.促进文化交流

  C.推进文化创新

  D.优化文化选择

  E.加强文化领导

  【思考题】

  1.从基本功能角度来看出版活动的特征是( D )

  A.出版活动具有经济性和产业性的特点

  B.出版活动是不同劳动的有机组合

  C.出版活动具有极强的政治性和思想性

  D.出版活动能记载、传播、交流和传承文化

  2.出版活动对政治发展的能动影响表现为( ACD )

  A.出版活动形成舆论导向

  B.政治制度和政治环境决定出版活动的命运

  C.出版活动促进社会和谐

  D.出版活动深化思想政治教育

  E.出版活动提高劳动力素质,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

  3.请根据所给材料回答问题。

  在一次会议上,有人提出了三个观点:

  A.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出版物的使用价值都能产生正面社会效用。

  B.出版物不仅是出版单位的产品,也常常是出版单位进行再生产的生产资料。

  C.一种出版物形成品牌后,如果接续推出与其有一定关联的出版物,尽管质量上有保证,也不应提倡,因为这是对出版资源的浪费。他的观点在会上引起了争论。

  问题一:

  上述观点A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

  问题二:

  上述观点B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

  问题三:

  上述观点C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案:

  问题一:

  不正确。因为出版物产生社会效用的决定因素是它的精神内容,而不是使用条件;出版物的精神内容不同,就既可能产生正面社会效用,也可能产生负面社会效用。

  问题二:

  正确。因为出版物的价值在于其中含有的信息内容,已有出版物中的信息内容不会在使用过程中损耗、消失,对这些信息内容重新进行整理、加工、组合、编排,使之扩大、增值,就可以再生产出新的出版物。

  问题三:

  不正确。因为对品牌出版物进行系列开发,既充分利用了品牌效应,又扩展了信息资源的社会效用,是应该提倡的。

  如果您还有出版专业资格考试成绩、2018报名、备考、培训等相关信息想要咨询,可以进入:105343481(QQ群),或直接点击,会有在线专家为您解答。

2018年出版专业资格考试在线模拟题库 高效提分练习

  【最新推荐】

  ›››2018年初级出版专业基础知识考试模拟题10卷汇总

  ›››2018年初级出版专业理论与实务基础题7套汇总

  ›››2018年中级出版专业基础知识练习题10套汇总

  ›››2018中级出版资格考试理论与实务预习题汇总(7卷)

  2018年出版专业资格精品VIP班赠送教材;免费邮寄到家:含各章节重要考点、历年常考试题、章节深度训练; 内部资料,导师全程跟踪辅导;在线答疑,跟导师互动,快速解决疑难问题;在线模考,数万道精选试题,覆盖全部考点;考试不通过,重修至通关。统一服务热线:4000-525-585 联系速道 

>>>>立即报名<<<<

>>>>华课网校校出版专业资格强化训练 考点覆盖 互动答疑 在线报名<<<<

责编:chenzhu

报名指南

出版专业备考必备

  • 姓名
  • 电话
  • 邮箱

更多+ 焚题库

  • 模拟试题
  • 历年真题
  • 焚题库
  • 职业资格
  • 会计考试
  • 建筑工程
  • 医药考试
  • 外语考试
  • 学历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