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考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考试网 >> 成人高考 >> 专升本辅导 >> 艺术概论 >> 文章内容

报考指南

招生简章

点击排行

2016年成考专升本《艺术概论》第二章第二节考点_第2页

来源:考试网  [ 2016年8月2日 ]  【

  (四)巫术说

  这种学说认为艺术起源于原始民族的巫术仪式活动。这是在近代西方学术界最具影响的一种理论,至今仍然占据优势。这一学说最早由英国学者爱德华•泰勒提出,英国学者詹姆斯•弗雷泽也持这种观点。

  英国著名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他的《原始文化》一书中,最早提出艺术起源于“巫术”的理论主张。他认为,原始人思维的方式同现代人有很大的不同,对原始人来说,周围的世界异常陌生和神秘,令人敬畏。原始人思维的最主要特点是万物有灵。山川草木、鸟兽虫鱼,在原始人看来都是有灵的,并且都可以与人交感。人类学家们发现,从现代残存的原始部落中,确实可以找到大量人与动物交感的现象。在考古学中也发现,许多史前洞穴中的动物遗骨,都被堆放得整整齐齐、叠置有序,这样的精心堆放,意味着原始人对自己猎食的动物怀有敬畏之情,通过这样的礼仪,在食完兽肉后,对野兽之灵表示惋惜和敬意。

  另一位英国著名人类学家詹姆斯•弗雷泽在他的名著《金枝》一书中,更是认为原始部落的一切风俗、仪式和信仰都起源于巫术。弗雷泽认为,人类最早是想用巫术去控制神秘的自然,而这显然是办不到的。于是,人类又创立了宗教来求得神的恩惠,当宗教在现实中也被证明是无效时,人类才逐渐创立了各门科学,以揭示自然界的奥秘。

  考古发现,早期的造型艺术确实与巫术有关。我国现存最早的岩画,是江苏省连云港市郊锦屏山的将军崖岩画。这处岩画属于新石器时期,距今已有三四千年历史,主要内容为人面、兽面、农作和当时原始人类的生产劳动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就拿上述例子来讲,将军崖岩画反映出我国古代原始农业部落的生活,而欧洲史前洞穴壁画则体现出原始人的狩猎生活。毫无疑问,对于艺术的起源来讲,这种作为原始文化的图腾歌舞、巫术礼仪曾经延续了一个非常长的历史时期,这些原始的艺术活动虽然具有明显的巫术动机或巫术目的,但归根结底还是离不开人类的实践活动,尤其是物质生产活动。在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和人类早期认识水平低下的情况下,人们无法把握自身,更无法支配自然界,于是原始人便寄托于巫术,使得巫术与原始社会的日常生活与生产劳动都有了密切的联系。因此,无论是艺术的起源,还是巫术的起源,最终应当归结于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

  (五)劳动说

  劳动说认为艺术产生的根本动力和原因,在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尤其是占主导地位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这是对艺术产生根本原因最具影响的揭示。俄国普列汉诺夫等人对此进行过阐释。

  在艺术发生的诸多理论中,劳动说为研究艺术的发生做出了贡献,认为艺术产生的根本原因,归根结底是由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尤其是占主导地位的物质生产实践劳动。只有从此人手,才能真正揭开艺术诞生的秘密。

  俄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普列汉诺夫在《论艺术》(没有地址的信)中阐述了艺术产生于劳动的观点,他指出:人类社会最初的艺术是从劳动中产生的,因为劳动不仅创造了人,也创造了人类艺术。

  劳动创造了人,也为艺术的产生提供了前提。尤其是劳动中工具的制造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人类制造工具的出现标志着从猿到人过渡阶段的结束,也标志着人类文化的起源。制造工具这一点,最鲜明地体现了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从工具造型的演变上可以充分看出人类自由创造的特性,也可以看出实用价值先于审美价值、艺术产生于非艺术这样一个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考古学家发现,在距今50万年前旧石器时代中国猿人居住的周口店山洞口,遗存下来的基本上都是十分粗糙的打制石器,在外形上和天然石块的差别并不明显。但无论这些石器多么粗糙,作为早期人类的工具,它毕竟体现出人类自觉的、有意识、有目的的创造活动。

  与此同时,人类在生产劳动实践中,各种感觉器官与感觉能力也不断发达,人开始有能力进行愈来愈复杂的活动,完成了一个异常漫长的自然身心的“人化”过程,形成了人类的文化心理结构,其中包括人的审美心理结构。例如,原始民族喜欢红色一类的强烈色调,山顶洞人在他们同伴的尸体旁撒上矿物质的红粉,山顶洞人装饰品的穿孔几乎也都是红色,因为他们的穿戴都用赤铁矿染过,虽然出于某种巫术礼仪的需要,但毕竟表明,红色的感性形式中积淀了社会内容,红色引起的感性愉快中积淀了人的想象和理解,或许原始人从红色想到了与他们生命攸关的火,或许想到了温暖的太阳,或许想到了生命之本的鲜血,反映出主体文化心理结构的形成。所以说,生产劳动实践创造了艺术的主体——人,为艺术的产生创造了前提。

  原始艺术与劳动生产的紧密联系还表现在它所描写的内容上。原始氏族的洞穴壁画,无论是分布在欧洲的还是分布在非洲、澳洲的,都有一个共同的题材——动物:野牛、野猎、鹿、野马、狒狒、孔雀、河马、大象、雁等,这些都是原始人的主要狩猎对象,是他们赖以生存的主要食物来源。澳洲土人虽然居住在花草繁茂的地方,却从来不用鲜花装扮自己。这是因为动物是他们的劳动对象,与他们的生存休戚相关,因而自然地成为他们的审美对象;而鲜花与他们的劳动和生存关系不那么密切,因而被置于审美视野之外。原始氏族用来装饰和美化自己的东西,也多是动物身上的羽毛、角或尾巴。我国古籍中的一些记述也反映出艺术与生产劳动之间的密切关系,如《吕氏春秋•古乐》中载:“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三个人手持牛尾巴,边跳舞边唱歌,歌词有八段。这八段歌词失传,仅记下《礼记•郊特性》载有一首伊耆氏的《蜡辞》:“土返其宅,水归其壑,昆虫勿作,草木归其泽。”也表达了对风调雨顺的愿望。这也反映出在进入农业社会后,劳动生产也同样是艺术表现的重要内容。

  应当承认,虽然物质生产劳动是艺术起源的最根本原因,但是,艺术的产生却不能简单地完全归结为劳动。从劳动到艺术的诞生,曾经经过了巫术礼仪、图腾歌舞等中介,并且是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阶段,最后才诞生了纯粹审美意义上的艺术。

  (六)多元说

  关于艺术起源的问题,除了上面提到的模仿、游戏、表现,巫术尤其是劳动说等几种具有较大影响的理论外,还有其他许多说法。这些说法都从某一个角度或某一个侧面探讨了艺术起源的奥秘。对这个距今年代久远的问题,需要从多元的途径和方法来进行探索。人类最初的艺术活动可能就是由多种多样的因素促成的,各种原始艺术形式的出现,更是难以被归结为某种单一的原因。但是,从总体上讲,艺术的产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其中也渗透着人类模仿的本能、表现的欲望和游戏的冲动。艺术的起源应当是多因的,而不是单因的,但艺术产生的原因,归根结底是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

  综上所述,可见艺术的起源应当是多因的而并非单因的,尤其是各种形式的原始艺术的出现更难以用单一的原因来囊括。但是,归根结底,艺术的产生和发展是由于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艺术是人类文化发展历史进程中的必然产物,艺术的起源应当是原始社会中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过程。

1 2 3
责编:lige123456
  • 学历考试
  • 会计考试
  • 建筑工程
  • 职业资格
  • 医药考试
  • 外语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