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考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考试网 >> 成人高考 >> 专升本模拟试题 >> 语文 >> 文章内容

报考指南

招生简章

点击排行

2019年成考专升本语文强化试题及答案(13)_第3页

来源:考试网  [ 2019年4月27日 ]  【

  阅读分析题(共50分)

  (一)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6分)

  [双调]水仙子

  杨朝英

  雪晴天地一冰壶,竟往西湖探老逋①,骑驴踏雪溪桥路。笑王维作画图②,拣梅花多处提壶③。对酒看花笑,无钱当剑沽,醉倒在西湖。

  【注】①老逋:北宋隐居在西湖孤山的诗人林逋,此处代指梅花,也指林逋式的情调。②王维作画图:王维,唐代著名诗人、山水画家,画有《孟浩然雪中骑驴图》。③提壶:倒酒。

  1.本曲表现作者怎样的情趣?(2分)

  2. 作者为何笑王维作画图?(4分)

  (二)阅读下列这则笔记,然后回答问题。(8分)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沈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找出文章中的两处骈偶句。(4分)

  2.作者从哪些方面来表现江南山水的美好意境?(2分)

  3.作者以此文寄答友人,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心境?(2分)

  (三)阅读下面这篇现代文并回答问题。(16分)

  城市和旷野

  毕淑敏

  城市是一粒粒精致的银扣,缀在旷野的黑绿色大氅上,不分昼夜地熠熠闪光。

  我所说的旷野,泛指崇山峻岭,河流海洋,湖泊森林,戈壁荒漠……一切人烟罕至保存原始风貌的地方。

  旷野和城市,从根本上讲,是对立的。

  人们多以为和城市相对应的那个词,是乡村。比如常说“城乡差别”“城里人乡下人”,其实乡村不过是城市发育的低级阶段。再简陋的乡村,也是城市的一脉兄长。

  惟有旷野与城市永无声息地对峙着。城市侵袭了旷野昔日的领地,驱散了旷野原有的驻民,破坏了旷野古老的风景,越来越多地以井然有序的繁华,取代我行我素的自然风光。

  城市是人类所有伟大发明的需求地,展览厅,比赛场,评判台。如果有一双慧眼从宇宙观看夜晚的地球,他一定被城市不灭的光芒所震撼。旷野是舒缓的,城市是激烈的。旷野是宁静的,城市喧嚣不已。旷野对万物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城市几乎是人的一统天下……

  人们为了从一个城市,越来越快地到达另一个城市,发明了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人们用最先进的通讯手段联结一座座城市,使整个地球成为无所不包的网络。可以说,人们离开广义上的城市已无法生存。

  我读过一则登山报道,一位成功地攀上了珠穆朗玛峰的勇敢者,在返回营地的途中,遭遇暴风雪,被困,且无法营救。人们只能通过卫星,接通了他与家人的无线电话。冰暴中,他与遥距万里的城市内的妻子,讨论即将出生的孩子的姓名,飓风为诀别的谈话伴奏。几小时后,电话再次接通主峰,回答城市呼唤的是旷野永恒的沉默。

  我以为这凄壮的一幕,具有几分城市和旷野的象征,城市是人们用智慧和心血,勇气和时间,一代又一代堆积起来的庞然大物,在城市里,到处文明的痕迹,以至于后来的人们,几乎以为自己被甲执兵,无坚不摧。但在城市以外的广袤大地,旷野无声地统治着苍穹,傲视人寰。

  人们把城市像巨钉一样,楔入旷野,并以此为据点,顽强地繁衍着后代,创造出溢光流彩的文明。旷野在最初,漠然置之,甚至是温文尔雅的接受着。但旷野一旦反扑,人就一筹莫展了。尼雅古城,庞贝古城……一系列历史上辉煌的城郭名字,湮灭在大地的皱褶里。

  人们建造了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的城市,以满足种种需要,旷野日益退缩着。但人们不应忽略旷野,漠视旷野,而要寻觅出与其相亲相守的最佳间隙。善待旷野就是善待人类自身。要知道,人类永远不可能以城市战胜旷野,旷野是大自然的肌肤。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1.第一段将城市比作点缀在旷野的“银扣”,第十段却又将它比作楔入旷野的“巨钉”,这是为什么?(6分)

  2.下面两个句子在文中各有什么含义?(4分)

  (1)城市几乎是人的一统天下。 (2)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3.结合全文看,第三段“旷野和城市,从根本上讲,是对立的”一句中,“对立”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

  (四)下面是有关微波炉的“微波烹调操作说明”,请依照使用产品的递进程序来调整条款顺序,在括号内标明数码。(10分)

  微波烹调操作方法

  1.首先将定时器转到“O”(关闭)位置。

  2.将“功能选择器”旋转到微波烹调档位上,共有5个微波火力,适用于不同类型食物。

  3.将食物放入炉内,关上炉门。

  4.当设定烹调程序后,若要微波炉停止工作,只需打开炉门,炉门安全联锁开关即会自动停止发放微波。

  5.将“定时器”旋转到所需的烹调时间位置,微波烹调即开始。

  6.“定时器”回转完毕后,会发出一声铃响,微波炉就会自动停止工作,炉灯自动熄灭。

  7.将插头插入有可靠地线的插座。

  调整后的顺序:( )—( )—( )—( )—( )—( )—( )

  (五)思考下面两则消息所披露的情况,完成后面的练习。(每空2分,共10分)

  【消息一】

  招收一百采煤工 报名竟达九百余

  一向被认为招工难的煤炭行业最近出了桩新鲜事:山西大同矿务局云冈矿计划招收100名井下工,报名人数竞达980人,还有不少科室人员打“请调报告”,要求下井当煤工。

  为什么云冈矿的井下工这样吃香?这是由于该矿对一线工人在政治、经济等方面大幅度实行倾斜政策的结果。这个矿制定了井下工超产加价的“上台阶”分配方法,超产越多,收入越高,有的工人月收入逾千元。矿里分房,一线工人有优先权,去年盖的所有新楼都分给了井下工。年终评劳模,一线工人占了70%。加上采煤机械化程度已达到100%、,安全也有了可靠保障,工人真正感到腰包鼓了,地位高了,当矿工光荣。

  …………

  【消息二】

  天津的吃劳保大军

  现在天津市有多少吃劳保的职工,谁也说不清。反正在自由市场、私营企业、个体餐馆、租摊承包的商店、咖啡厅、舞厅,以致马路上的修车点、街道上的理发摊,到处都能见到他们,而且绝大多数是青壮年。

  某厂一个男青年,吃劳保已3年了,夏天卖西瓜,冬天卖干鲜果品,生意越做越好,据说每月至少能挣七八百元。

  有一位国营餐馆的三级厨师吃劳保,到个体餐馆掌勺,每月挣700元,营业好还可多加。

  不管什么原因使这些职工吃劳保,也不管他们仍在外面赚了多少钱,绝大多数人都不愿意辞职。他们说:“既然现行政策有这么个漏洞,何不充分利用呢?”

  …………

  1.下面是从消息一中提炼出的观点,较为恰当的是:( )。

  ①要加强对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

  ②要充分运用经济手段调动职工积极性。

  ③要提高一线职工的政治、经济待遇。

  ④要改善一线职工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⑤不能忽视职工的物质利益需要。

  2.下面是从消息二中提炼出的观点,较为恰当的是:( )。

  ①要加强对吃劳保人员的管理。

  ②要做好吃劳保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

  ③要调整和完善劳保制度。

  3.在下面的观点中,能兼容两则消息的是:( ) 与( ),其中立意较好的是:( )。

  ①人往利边行。

  ②经济杠杆的作用。

  ③从政策、制度上实现管理和调节。

  ④坚持按劳分配。

1 2 3 4
责编:jiaojiao95
  • 学历考试
  • 会计考试
  • 建筑工程
  • 职业资格
  • 医药考试
  • 外语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