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考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考试网 >> 成人高考 >> 专升本模拟试题 >> 语文 >> 文章内容

报考指南

招生简章

点击排行

2017年成人高考专升本《语文》精选试题及答案(7)_第3页

来源:考试网  [ 2017年10月6日 ]  【

  参考答案与解析

  1.【答案】B

  【解析】本题意在考查考生对诸子基本观点的掌握情况。

  【错误分析与防范】考生如果对诸子的基本思想不清楚,可能误选A项。选项A“民本思想”是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C项“严刑峻法”是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的思想核心;D项“自然无为”则是道家代表人物老子的思想核心。而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和礼。因此本题应该选择B项。

  2.【答案】C

  3.【答案】C

  【解析】李清照出身于一个文化传统深厚的士大夫家庭,丈夫赵明诚是金石学家。1127年靖康之变,赵明诚病逝,国破家亡的李清照便漂泊到杭州、越州、金华一带,过着孤苦的生活。

  4.【答案】C

  5.【答案】A

  6.【答案】C

  【解析】《杜陵叟》是一首叙事诗,也是一首新题乐府诗。这首诗作于元和四年(809)作者任左拾遗时,原列于《新乐府》第三十首。因此选C项“新乐府诗”。

  7.【答案】C

  【解析】王昌龄是盛唐时期著名的诗人,有“诗家天子”之誉,属于盛唐边塞诗派,因善作七言绝句,被人称为“七绝圣手”。晚唐诗人杜牧也擅长七绝,但没有此美誉。选对此题答案的关键是要牢记人们对古代作家的评价。

  8.【答案】A

  【解析】《国殇》是一首追悼为国捐躯的将士的挽歌,也是一首咏唱将士们的爱国精神和英雄主义的颂歌。古代称未成年而死或在外死去的人为“殇”。本诗用于祭奠为国捐躯的战士,因名“国殇”。因此选择A项“祭奠为楚国捐躯的将士”。

  9.【答案】A

  10.【答案】D

  11.【答案】B

  12.【答案】A

  13.【答案】A

  【解析】《天净沙·秋思》前三句采用景物并置的手法,每句都由表现景物的三个名词并列,无动词或关联词连接,构成鼎足对。

  14.【答案】C

  【解析】伊尹见商汤之前,曾梦见乘船经过日月的旁边。这里用来表示人生遭遇,变幻莫测。因此应选择C项“忽复乘舟梦日边”。

  15.【.答案】D

  【解析】本题难度不大,要求考生掌握重点作家的创作风格。

  【错误分析与防范】本题四个选项分别代表了四个不同的著名诗人的风格。考生在学习古诗词时,除了要注重具体作品的分析,更要注重对诗人整体风格的把握,否则容易错选A项,或很难作出正确的判断。A项“旷达飘逸”,是诗仙李白诗歌的风格,B项“慷慨雄壮”是辛弃疾诗歌的风格,C项“沉郁顿挫”是杜甫诗歌的风格。王维多才多艺,擅长绘画,并将画家观察景物的眼光运用到诗的创作当中,使其诗作带有绘画的特点。所以本题正确的答案应该是D项,即“诗中有画”。

  16.【答案】B

  17.【答案】D

  18.【答案】B

  19.【答案】A

  20.【答案】A

  二、文言文阅读

  21.时:按时。

  涘:水边,岸。

  辩:通假字,通“辨”,分辨。

  望洋:抬头仰视的样子。

  22.“知道的道理很多了,便以为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这正是说我呀。”

  “如果我没有来到您的身边,那就很危险了。”

  “再说,我曾经听说(有人)认为仲尼的学识少,认为伯夷的义行不值得看重。”

  “我将要永远被明白大道理的人所嘲笑。”

  23.用主观的视觉感受来表现客观世界中黄河的宽阔和大海的浩瀚。

  24.初:当初。

  寤生:逆生,难产。

  亟:屡次。

  弗:不。

  25.第一部分:交代姜氏和郑庄公之间矛盾的起因:因庄公寤生,姜氏恶之,而偏爱共叔段,甚至欲立共叔段为太子。

  26.向郑武公请求立共叔段为太子。

  27.养:俸禄。闻:听说。

  28.以“设为不嫁”喻“设为不宦”,用“嫁过毕”喻“富过毕。”

  29.“听其言,观其行”,才是识别他人言行真伪的唯一方法。

  三、现代文阅读

  30.改变的只是装束和名词;没改变的是封建家庭、封建礼教摧残青春与生命的悲剧。

  31.十八年过去了,作者感到眼前的一切没有变化,仍是闭塞、停滞、落后、愚昧,后代人仍重复着前代人的悲剧,成为旧制度、旧礼教的牺牲品,对现实的失望和逐渐醒悟,使得作者“痛苦地搓自己的手,不敢给一个回答”。

  32.表达了对中国社会长期停滞不前的极度愤怒之情。

  33.表现了诗人对军阀统治下的黑暗现实的失望和愤懑情绪,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祖国至痛至爱的复杂感情。

  34.运用了呼告、反复、比喻、拟人、象征等手法。

  35.象征手法。

  36.象征着革命者已抱着坚定的革命信念毅然投身于革命事业中。

  37.说明了市侩和怯懦者对于革命者的不理解和诋毁。

  38.表现了人民群众对革命者的赞美与崇敬。

  四、作文(略)

1 2 3
责编:jiaojiao95
  • 学历考试
  • 会计考试
  • 建筑工程
  • 职业资格
  • 医药考试
  • 外语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