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考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考试网 >> 成人高考 >> 专升本模拟试题 >> 语文 >> 文章内容

报考指南

招生简章

点击排行

2017年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考前试题2_第4页

来源:考试网  [ 2017年8月16日 ]  【

  四、现代文阅读(10分,每小题2.5分)

  中国的渊源

  1929年在北京附近周口店一个大山洞里发现了一个北京人的头骨,轰动一时。这在考古学上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因为后来又发掘出大约有40个人的头骨碎片,以及当时的兽骨、人类使用的工具和用火的证据。所有这些在同一个地点发现,是极不寻常的。也许生活在50万或40万年以前的北京人,是人类的祖先之一,他的头颅骨浅低,下颔骨后缩,但头盖骨内有相当大的容积。1964年,在西安以南的蓝田:发现了一个更加原始的猿人近亲头骨。新中国建立以来考古学方面已找出了许多分布广泛的旧石器时代后期的遗址、头骨和其他遗物。

  同时,自1949年以来还发现了上千处新石器时代的遗址,这些了不起的工作,已经完全修改了中国的史前史。据K.C.张所作的结论,这些新发现说明,在黄河南部河曲以下,介于森林高地和沼泽低地之间,开始有了定居的农业社会。例如,公元前4000年左右,西安郊外的半坡村民依赖小米为生,辅之以渔猎,他们用丝麻制成织物,夯土营造室内地面和墙垣(在一个木框架里将土层层夯实)。他们饲养猪犬作为主要家畜,把谷物藏在瓦罐里,其上饰有表示鱼、兽和植物的花纹,以及一些显然是中国文字前身的符号。而且,除了华北彩陶文化外,还在东南沿海、台湾和长江下游那些早已种植水稻的地区,也发现了同时代的文化遗址。

  离彩陶文化较远的地方,已经发现了较浅的带光泽的黑陶层遗址,地域更为广泛,分布在华北、长江流域乃至东南沿海。这表明新石器时代的农业地区范围扩大,其中包括许多地区性小范围文化遗址。由此可见,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似乎是继旧石器时代之后,在若干中心地点发展起来的,从而使一些西方考古学家的旧学说,现已成为过时的学说,因为那种学说认为中国史前文化是"渗入文化",主要带有通过中亚而来的中东文化的特征。何炳棣列举了来自东亚以外的文化贡献:小麦和大麦、马拉车、陶器的某些装饰花纹和式样,所有这一切似乎是公元前2000年末来自西亚的,但那是中国社会早已定型之后的事。关于青铜冶炼术方面,一般曾提起来自南方的影响问题,因为泰国发现了早于公元前3000年的青铜器(而在近东,还要早几千年)。但想在近东各个分开的和不同的史前文化间,找出早期有何广泛的交往以说明文化是否发现"扩散"这一问题,现在已没有人提起了。每种主要的文化固然是当地的成就,但绝不是孤立的。在种族方面,中国人具有易于使人误解的单一性,而这在人类学的考察下是站不住脚的。北亚与中亚的各族人民,曾不断进入中国这块土地,有时还加以统治,虽然他们从来没有在数量上占据优势,足以压倒中国文化。长城以北的干旱草原,曾是游牧入侵者的生息之地,他们从未能够取代中国稠密的农业人口,而只能使种族多样化。因此,所谓蒙古族型是由许多混杂的血缘合成的,其中扁鼻和鹰钩鼻、黑发和红发、有须和无须的特征,统统都有,而且,如蒙古型眼皮这种所谓共同的特征也绝不是普遍的。

  ( 选自2005年第10期《阅读与鉴赏》)

  1、国外学者强调,外来文明的影响在文明的起源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列对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史前文化带有较多的中东文化特征。

  B:中国史前彩陶与中亚、东欧史前彩陶极为类似。

  C:殷墟时代在中国发展极盛的青铜文化,也是由西方输人的。

  D:国外学者对大量的考古发现缺乏了解。

  答案: D

  2、原文以对中国史前文化遗址的研究为依据,倾向于否定中国史前文化是"渗入文化"。下列的表述不属于原文推论依据的一项是( )

  A:迄今为止,中国考古学家已在中国境内找到了许多分布广泛的旧石器时代后期的遗址、头骨和其他遗物。

  B:彩陶文化遗址在中国华北地区、东南沿海、台湾和长江下游地区都有发现。

  C:大量考古发现表明,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似乎是继旧石器时代之后,在若干中心地点发展起来的。

  D:北亚与中亚的各族人民虽曾不断进入中国这块土地,有时还加以统治,但从未能够取代中国稠密的农业人口。

  答案: D

  3、"1929年在北京附近周口店一个大山洞里,发现了一个北京人的头骨,轰动一时",下列对原因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北京人骨的发现,在中国乃至世界考古学上都将会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B:北京人头骨的发砚,或许可以证明生活在50万或40万年以前的北京人,是人类祖先之一。

  C:北京人头骨的发现,引发了一轮对中国旧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的热潮。

  D:北京人头骨的发现,对于西方考古学家认为中国史前文化是"渗入文化"的学说带来了极大的冲击。

  答案: C

  4、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大地上多处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为改写以往的中国史前史提供了更为充足的依据。

  B:公元4OOO年前后,中国黄河南部河曲以下地区、东南沿海、台湾和长江下游地区都有了定居的农业社会。

  C:西方考古学家因为看到了中国史前文化主要带有通过中亚而来的中东文化的特征,故而简单地认为中国史前文化是"渗入文化"。

  D:史前的各种地域文化应该是彼此独立、各自发展的,但它们之问|又是彼此接触交流、互相影响的。

  答案: B

  五、古诗文阅读(10分,每小题2.5分)

  秋水(节选) 《庄子》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已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毫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1、庄子认为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个人的认识和作用是( )

  A:无限的

  B:有限的

  C:巨大的

  D:重要的

  答案: B

  2、庄子《秋水》中代表庄子观点的人物是( )

  A:庄子

  B:河伯

  C:北海若

  D:河伯与北海若

  答案: C

  3、《秋水》中河伯"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中"美"的意思是指( )

  A:风景优美

  B:赞成

  C:水小

  D:明大理的人

  答案: B

  4、《秋水》中北海若对"自多"的态度是( )

  A:反对

  B:赞成

  C:无所谓

  D:顺其自然

  答案: A

  六、作文(20分)

  现时社会,"时间即是财富";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中外"快餐"应运而生。与之相伴相生的还

  有多种"文化快餐":欣赏电视剧《红楼梦》、《钢铁是怎么炼成的》,代替了原著的阅读;大部分的中

  外名著编写本就在身上;二十四史可以直接看现成的译文;了解明清史实,只须看看影视剧的戏说、

  演绎……学习古诗只须熟诵"名句"。说,可以显文雅;写,可以彰文采。

  要求:题目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1 2 3 4
责编:jiaojiao95
  • 学历考试
  • 会计考试
  • 建筑工程
  • 职业资格
  • 医药考试
  • 外语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