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资格考试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考试网 >> 翻译资格考试 >> 综合指导 >> 2015年翻译资格考试口译考试综合能力出题规律

2015年翻译资格考试口译考试综合能力出题规律

来源:考试网   2015-03-04【

  规律1:对话部分考社会热点内容,多与中西方文化交流有关

  近几年真题出现过的内容:

  外国人看中国文化;伦敦文化和中国春节;姚明在美国NBA;中国人和外国人对麦当劳不同的看法;新一代居民身份证;上海和上海世博会;讨论世界地球日

  复习建议:

  这部分考试难度最低,不是考翻译,而是考察的学生的基本听力和口语的能力。这20分是学生必须要抢的20分。复习时要紧紧扣住热门词汇和近期热门话题,对于中国和英美一些特有的背景词汇要特别突击一下,比如考试出现的中国"古钱","春联","麦当劳"。

  考试根源:

  中西方文化交流和冲突,以及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是一名外事工作者,在中低层次的口译工作中必然面临的工作内容,这就是以实用为原则的人事部考试出这种题材的原因。

  规律2:英译汉部分考大会发言,多为大会的基调发言。

  近几年真题出现过的内容:

  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崛起; 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全球气候变暖;亚洲的价值与繁荣;科学、信息和社会;介绍艾滋病;英国王妃戴安娜的新闻

  复习建议:

  最早的考试可以忽略不计,戴安娜为新闻体,艾滋病过于专业,因此最近5次考试再也没有重复过这样的题型。因此,复习时应该紧紧扣住大会英语,背记有关大会英语的词汇和高频句子。人事部指定教材的英译汉内容基本都是大会的演讲,尤其是外国人来到中国参加各种大会的演讲,以及世界重大会议的基调发言,广大同学应用听译-视译-听译的办法复习,相信指定教材对考试的指向性。不要过分偏离教材,按照自己的想象复习。考试时的策略是,这40分拿到一半就是胜利,把标准调低一点,努力坚持,不要被不会的东西吓住,从而产生放弃的心理,或彻底地胡说八道。

  考试根源:

  人事部三级口译考试是为社会提供职业的口译员,尤其是在各种会议上从事交替传译工作的口译员,因此其英译汉的题型必然以大会的背景为依托。但毕竟只是三级,所以内容不可能过于专业和深奥,只能选择相对泛泛的内容,也就是用相对严肃的词汇讲大而空的内容,这正是会议基调发言的特点。对话部分考题针对一般性外事活动中的听说能力,英译汉部分则是针对具体会议中的口译能力。口译员基本不会坐在电视边翻译新闻,所以戴安娜那样的题目不会再出了。换句话说,复习时不可把太多注意力放在新闻听力方面,因为这不是口译的话题和题材。

  规律3:汉译英部分考外交式的严肃讲话,或介绍中国政策和特色。

  近几年真题出现过的内容:

  北京市新春致词;香港和香港经济;介绍秦始皇兵马俑; 新加坡和新加坡经济;亚洲经济和中国经济;中英外交关系;中美外交关系

  复习建议:

  这部分的内容最为稳定,复习时抓住指定教材中大而空的汉译英内容,因为口译书上的汉译英部分都是中国的领导在重大场合或重要时刻对外国人的讲话,以上每一次考试都有教材的影子。考试时要从这里拿走30分以上,因为汉译英的要求会相对较低,大体说出意思就行,这毕竟是三级考试,不必在语言的细枝末节方面或所谓的"地道"方面太计较。

  考试根源:

  口译译员在实际工作中的任务就是站在中国的领导旁边,向外国人介绍中国的政策、国情或有中国特色的事物,或在领导发表冠冕堂皇的外事讲话时进行视译或交替传译。

  规律4:汉译英部分的间隔短于英译汉,因为英译汉只要听懂了就说的出来,中国人说中国话不存在速度问题;而中国人讲英语时速度会慢下来,所以这部分要快说,关键是熟练,考前也要进行必要的训练。

  规律5:考试的英文朗读为英国人,学生要有针对性地适应英音。

  规律6:数字的翻译是口译基础,每一次考试都会涉及,虽然相关内容不多,但对准确性的要求是百分之百,考前要从英译汉、汉译英两方面有针对性地结合句子、段落进行快速听说练习。

  综上所述,人事部的考试是实用翻译派的代表性考试,其出题的依托都是一名中级的口译员实际会面对的情况,其判定你分数的标准也是社会的标准,实战的标准。因为大多数学习者都是学生,不了解口译的实战性,在复习时容易偏离正轨,所以大家应该把握住人事部的这个思路,认真结合其真题和指定教材复习,相信你自己,只要复习对路,抓住窍门,这个考试完全可以通过。

  人事部翻译证书考试已经设立五年了,考试日趋成熟。目前考试分为两个部分:实务考试和综合能力考试。其中综合能力考试中最困难的部分是综述写作,它在100分的总分中占据30分之多。综述写作的失败必然导致整个综合能力考试的失败。

  所谓综述写作,就是听一段500字左右的文字,对它的大意进行归纳。它考察的是考生的逻辑归纳能力。逻辑归纳能力是口译必备的基本能力。本文将从听入、记录、整理、写作四个环节来提出一些综述写作的应试技巧,重点是听入部分。

  一、听入

  首先我们分析目前考过的试题:

  美国虐待儿童致死案(2003年12月)

  传媒对美国政治的影响(2004年5月)

  电视对美国社会的影响(2004年11月)

  雪的危害及预防(2005年5月)

  因特网的运用(2006年5月)

  从上述的考题看,在题材上不具有规律性。出题者的随意性较大。2004年的两次考题明显是来自于同一本材料。2004年的填空考试则更为离谱,两次考试的填空题居然出自同一篇有关朝核六方会谈的新闻报道。但从听力材料的类型看,以完整的议论文为主,均十分完整地陈述了一个事件或一个现象,有着完整的主线。这也就为我们分析提供了可能性。

  因此,在听入部分,我们首先要理解大意,抓文章的逻辑主线,抓主要信息点。切勿在听的过程中刻意追求细节,而损失大意。要勇于放弃一时听不懂的东西,关注后续信息。

  综述写作的难点在于分辨信息点:哪些重要,哪些次要。考试评判的标准也是看考生是否能抓住主要信息点和次要信息点,

  综述写作的优势听到的材料时间长,可以放弃的信息较多,特别是一些例子。前面听不懂的可以依据上下文来理解。缓冲的空间比较大。

  什么是文章的主线?熟悉英文写作的人应该会注意到英文写作的模式化,即“开场-发展-结论”+“主题+论证+细节”。听者很好把握这样的思路。以2005年5月那篇《雪》一文来分析,文章共分为三大部分:雪这个自然现象的形成和分布,雪的危害和雪的预防。三部分的逻辑关系十分明确。如果我们能从宏观上来理解这篇文章,那么写作的时候结构会十分清晰。

  我把英语的不同文体分成以下几种逻辑主线:

  •时间顺序逻辑主线。常见于对事物以时间段发展变化的介绍类文章,有明确的时间点。每一个时间点代表了一个重要信息,很容易把握。

  •归纳介绍逻辑主线。这类从现象向结论归纳的逻辑容易造成理解上的错误。

  •问题分析逻辑主线。这类从结论向下展开论述分析的文章在英文议论文中最为常见,容易把握。

  •新闻模式逻辑主线。新闻模式常把最重要的信息放在文章的最前面,即新闻眼。然后按信息的重要性,由重要向次要逐步展开。

  •情节叙述逻辑主线。这种主线多见于故事类,较好把握。

  有了对文章基本逻辑主线的了解,我们才有可能大胆地去把握篇章。在听的过程中我们要特别注意一些主要信息点的外形特征,即一些基本逻辑词和短语:

  顺序关系: 1、2、3,let me begin, let me close, one, another, before, after, then, finally, in addition

  并列关系: and, while, meanwhile, at the same time, on one hand, on the other hand,

  反义词并列(good & bad, advantage & disadvantage)

  转折关系: but, however, whereas, nevertheless,

  让步关系: although, despite, in spite of,

  因果关系: so, because, thus, for, thanks to

  解释关系: i.e., that is to say, which means,

  条件关系: if, provided that, given that, in case of, unless

  二、记录

  笔记以记竖线即文章的主线为主,而不追求横线细节之完整,但要记数字。

  三、整理

  在写作前一定要根据笔记和记忆,理出原文的总体结构和逻辑关系,力求要点充实。要点就是主要得分点,它通常是每一个段落的第一句,即主题句,反映了一个段落的主要思想,段落中的其他文字都是在论述这个主要思想。但主题句不绝对是第一句,主题句的位置还可能出现在段落的最后。如果一个段落里还有分论点的话,那么这些分论点就是次要得分点。主要得分点和次要得分点构成了整个篇章的构架。

  四、写作

  由于笔记只是反映了文章的总体逻辑关系,我们是不可能记住原文的具体句子的,因此放弃原语写作是我们的必然选择。我们需要做的是根据整理出来的提纲,比较均匀地分配写作,把要点串连起来。当我们使用复合句写作能力不强的时候,我们用最简洁的主-谓-宾结构来构造每一句话。避免低级语法错误,如性别、时态、数、介词等。

  综述写作考的是一个口译员把握逻辑要点的归纳能力。这种归纳能力也是我们一种至关重要的工作能力。

责编:stone 评论 纠错

报考指南

报名时间 报名流程 考试时间
报考条件 考试科目 考试级别
成绩查询 考试教材 考点名录
合格标准 证书管理 备考指导

更多

  • 考试题库
  • 模拟试题
  • 历年真题
  • 会计考试
  • 建筑工程
  • 职业资格
  • 医药考试
  • 外语考试
  • 学历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