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工程师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考试网 >> 安全工程师 >> 生产技术 >> 考试辅导 >> 安全工程师考试《安全生产技术》重点梳理:静电危害

安全工程师考试《安全生产技术》重点梳理:静电危害

来源:考试网  [2017年4月1日]  【

  静电危害

  1静电的危害形式和事故后果

  静电危害是由静电电荷或静电场能量引起的。在生产工艺过程中以及操作人员的操作过程中,某些材料的相对运动、接触与分离等原因导致了相对静止的正电荷和负电荷的积累,即产生了静电。由此产生的静电其能量不大,不会直接使人致命。但是其电压可能高达数十千伏以上容易发生放电,产生放电火花。静电的危害形式和事故后果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有爆炸和火灾危险的场所,静电放电火花会成为可燃性物质的点火源,造成爆炸和火灾事故。

  2)人体因受到静电电击的刺激,可能引发二次事故,如坠落、跌伤等。此外,对静电电击的恐惧心理还对工作效率产生不利影响。

  3)某些生产过程中,静电的物理现象会对生产产生妨碍,导致产品质量不良,电子设备损坏。

  2静电的特性

  (1)静电的产生

  实验证明,只要两种物质紧密接触而后再分离时,就可能产生静电。静电的产生是同接触电位差和接触面上的双电层直接相关的。

  1)静电的起电方式

  ①接触——分离起电。两种物体接触,其间距离小于25×10-8cm时,由于不同原子得失电子的能力不同,不同原子外层电子的能级不同,其间即发生电子的转移。因此,界面两侧会出现大小相等、极性相反的两层电荷。这两层电荷称为双电层,其间的电位差称为接触电位差。根据双电层和接触电位差的理论,可以推知两种物质紧密接触再分离时,即可能产生静电。

  ②破断起电。材料破断后能在宏观范围内导致正、负电荷的分离,即产生静电。这种起电称为破断起电。固体粉碎、液体分离过程的起电属于破断起电。

  ③感应起电。例举一种典型的感应起电过程。假设一导体A为带有负电荷的带电体,另有一导体B与一接地体相连时,在带电体A的感应下,B的端部出现正电荷,B由于接地,其对地电位仍然为零,而当B离开接地体时,B成为了带正电荷带电体。

  ④电荷迁移。当一个带电体与一个非带电体接触时,电荷将发生迁移而使非带电体带电。例如:当带电雾滴或粉尘擅击导体时,便会产生电荷迁移;当气体离子流射在不带电的物体上时,也会产生电荷迁移。

  2)固体静电

  固体静电可用双电层和接触电位差的理论来解释。双电层上的接触电位差是极为有限的,而固体静电电位可高达数万伏以上,其原因在于电容的变化。

  将两种相接近的两个带电面看成是电容器的极板。可以推知,电容器上的电压u与电容器极间距离d成正比。两个带电面紧密接触时,其间距离d只有 25×10-8cm。若二者分开为l cm,即d增大为400万倍。与其对应,如接触电位差为0.01 V,则(在不考虑分开时电荷逆流的情况下),二者之间u可达40,000 V。

  橡胶、塑料、纤维等行业工艺过程中的静电高达数十千伏,甚至数百千伏,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很容易引起火灾。

  3)人体静电

  人体静电引发的放电是酿成静电灾害的重要原因之一。人体静电的产生主要由摩擦、接触——分离和感应所致。人体在日常活动过程中,衣服、鞋以及所携带的用具与其他材料摩擦或接触——分离时,均可能产生静电。例如,当穿着化纤衣料服装的人从人造革面的椅子上起立时,由于衣服与椅面之间的摩擦和接触一分离,人体静电可达10 000 V以上。

  4)粉体静电

  粉体实质是处在微小颗粒状态下的固体,其静电的产生也符合双电层的基本原理。当粉体物料被研磨、搅拌、筛分或处于高速运动时,由于粉体颗粒与颗粒之间以及粉体颗粒与管道壁、容器壁或其他器具之间的碰撞、摩擦,或因粉体破断等都会产生危险的静电。

  5)液体静电

  液体在流动、过滤、搅拌、喷雾、喷射、飞溅、冲刷、灌注和剧烈晃动等过程中,由于静电荷的产生速度高于静电荷的泄漏速度。从而积聚静电荷,可能产生十分危险的静电。

  6)蒸气和气体静电

  蒸气或气体在管道内高速流动,以及由阀门、缝隙高速喷出时也会产生危险的静电。类似液体,蒸气产生静电也是由于接触、分离和分裂等原因产生的。

  完全纯净的气体即使高速流动或高速喷出也不会产生静电。但由于气体内往往含有灰尘、铁末、液滴、蒸气等同体颗粒或液体颗粒,正是这些颗粒的碰撞、摩擦、分裂等过程产生了静电。例如,喷漆的过程实质上是将含有大量杂质的气体高速喷出,就会伴随比较强的静电产生。

  (2)静电的消散

  中和与泄漏是静电消失的两种主要方式,前者主要是通过空气发生的;后者主要是通过带电体本身及其相连接的其他物体发生的。

  1)静电中和。空气中的自然存在的带电粒子极为有限,中和是极为缓慢的,一般不会被觉察到。带电体上的静电通过空气迅速的中和发生在放电时。

  2)静电泄漏。表面泄瀑和内部泄漏是绝缘体上静电泄漏的两种途径。静电表面泄漏过程其泄漏电漉遇到的是表面电阻;静电内部泄漏过程其泄漏电流遇到的是体积电阻。

  (3)静电的影响因素

  1)材质和杂质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杂质有增加静电的趋势。但如杂质能降低原有材料的电阻率,加入杂质则有利于静电的泄漏。

  液体内含有高分子材料(如橡胶、沥青)的杂质时,会增加静电的产生。

1 2
责编:daibenhua
  • 建筑工程
  • 会计考试
  • 职业资格
  • 医药考试
  • 外语考试
  • 学历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