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工程师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考试网 >> 安全工程师 >> 生产技术 >> 考试辅导 >> 2016年安全工程师生产技术讲义第九章第一节考点五

2016年安全工程师生产技术讲义第九章第一节考点五

来源:考试网  [2016年7月19日]  【

  十一、危险化学品对人体的侵入途径、危害、抢救及防护用品选用原则

  (一)毒性危险化学品

  毒性危险化学品通过一定途径进入人体,在体内积蓄到一定剂量后,就会表现出慢性中毒症状。所谓慢性中毒就是毒性危险化学品长时期、小剂量进入人体所引起的中毒;若在较短时间(一般为3~6个月)有较大剂量毒性危险化学品进入体内所引起的中毒称为亚急性中毒;若毒性危险化学品一次或短时间内大量进入体内所引起的中毒称为急性中毒。

  1.毒性危险化学品侵入人体的途径

  毒性危险化学品可经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进入人体。在工业生产中,毒性危险化学品主要经呼吸道和皮肤进入体内,有时也可经消化道进入。

  (1)呼吸道。工业生产中毒性危险化学品进入人体的最重要的途径是呼吸道。凡是以气体、蒸气、雾、烟、粉尘形式存在的毒性危险化学品,均可经呼吸道侵入体内。呼吸道吸收程度与其在空气中的浓度密切相关,浓度越高,吸收越快。

  (2)皮肤。工业生产中,毒性危险化学品经皮肤吸收引起中毒也比较常见。脂溶性毒性危险化学品经表皮吸收后,还需有水溶性,才能进一步扩散和吸收,所以水、脂皆溶的物质(如苯胺)易被皮肤吸收。

  (3)消化道。工业生产中,毒性危险化学品经消化道吸收多半是由于个人卫生习惯不良,手沾染的毒性危险化学品随进食、饮水或吸烟等途径而进入消化道。误食也是进入消化道的途径,如将亚硝酸钠当食用盐用引起中毒。进入呼吸道的难溶性毒性危险化学品,可经由咽部被咽下而进入消化道。

  2.工业毒性危险化学品对人体的危害

  (1)刺激

  (2)过敏

  (3)窒息

  1)单纯窒息 2)血液窒息 3)细胞内窒息

  (4)麻醉和昏迷

  (5)中毒

  (6)致癌

  (7)致畸

  (8)致突变

  (9)尘肺。

  3.急性中毒的现场抢救

  (1)救护者现场准备。急性中毒发生时,毒性危险化学品大多是由呼吸系统或皮肤进入体内。因此,救护人员在救护之前应做好自身呼吸系统皮肤的防护。

  (2)切断毒性危险化学品来源。救护人员应迅速将中毒者移至空气新鲜、通风良好的地方。

  (3)迅速脱去被毒性危险化学品污染的衣服、鞋袜、手套等,并用大量清水或解毒液彻底清洗被毒性危险化学品污染的皮肤。

  (4)若毒性危险化学品经口引起急性中毒,对于非腐蚀性毒性危险化学品,应迅速用1/5000的高锰酸钾溶液或1%~2%的碳酸氢钠溶液洗胃,然后用硫酸镁溶液导泻。对腐蚀性中毒,一般不宜洗胃,可用蛋清、牛奶或氢氧化铝凝胶灌服,以保护胃粘膜。

  (5)令中毒患者呼吸氧气。若患者呼吸停止或心跳骤停,应立即施行复苏术。

  4.一些毒性物质污染的处理

  (二)腐蚀性危险化学品

  (三)放射性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

  1.对中枢神经和大脑系统的伤害。

  2.对肠胃的伤害。

  3.对造血系统的伤害。

  (四)劳动防护用品选用原则

责编:ZCF
  • 建筑工程
  • 会计考试
  • 职业资格
  • 医药考试
  • 外语考试
  • 学历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