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工程师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考试网 >> 安全工程师 >> 其他安全 >> 考试辅导 >>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九)

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九)_第2页

来源:考试网  [2016年10月16日]  【

  参考答案

  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1)热轧原料吊装:电危害、噪声等。

  (2)开卷及焊接:剪切造成的运动物危害、噪声、粉尘、高温物质等。

  (3)酸洗、烘干:剪切造成的运动物危害。

  (4)冷轧:噪声、电危害。

  (5)钢卷退火、入库:高温物质。

  (6)热镀锌:电危害、噪声、人工拆捆造成的运动物危害、粉尘、非电离辐射、高温物质等。

  (7)动力设施:电危害等。

  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1)开卷及焊接:一氧化碳中毒等。

  (2)酸洗、烘干:酸雾、酸腐蚀。

  (3)热镀锌:一氧化碳中毒、碱腐蚀。

  (4)动力设施:煤气中毒、爆炸。

  2.为防止该企业职工发生职业性耳聋,应采取哪些预防和控制措施?

  参考答案

  (1)通过工艺改造降低轧机噪声。

  (2)加强设备维护,保持良好运行状态。

  (3)加强噪声隔离措施。

  (4)定期检测噪声强度。

  (5)加强个体防护。

  (6)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实行轮、换岗制度。

  (7)监控职工健康状况,定期进行职业健康体检。

  【相关知识】:

  1、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先发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危险因素分为20类。

  (1)物体打击;(2)车辆伤害;(3)机械伤害;(4)起重伤害;(5)触电;(6)淹溺;(7)灼烫;(8)火灾;(9)高处坠落;(10)坍塌;(11)冒顶、片帮;(12)透水;(13)放炮;(14)火药爆炸;(15)瓦斯爆炸;(16)锅炉爆炸;(17)容器爆炸;(18)其他爆炸;(19)中毒和窒息;(20)其他伤害。

1 2
责编:xixi2580
  • 建筑工程
  • 会计考试
  • 职业资格
  • 医药考试
  • 外语考试
  • 学历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