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资格考试

导航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出处和典故

来源 :华课网校 2024-06-22 14:02:21

在古代中国,有一位名叫庄子的哲学家,他提出了一个著名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观点。这个观点的出处和典故,在庄子的《逍遥游》中有所体现。

据说,有一天庄子在河边走着走着,看到了一只大乌龟。这只乌龟已经很老了,背上的甲壳也已经变得很硬,庄子一眼就认出了它。他觉得这只乌龟的甲壳一定很适合做成乐器,于是他想把它捉住,杀死它,做成乐器。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出处和典故

可是,他又想到,这只乌龟已经活了很久,一定见过很多事情,经历了很多人的生死离别,它一定很懂得生命的可贵。于是庄子放弃了捉住乌龟的念头,他觉得,这只乌龟的生命价值远胜过做成乐器的价值。

庄子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生得失不应该只看到物质的价值,更应该看到生命的价值。我们应该尊重生命、珍惜生命,不要为了自己的私利而伤害他人甚至动物的生命。同时,我们也应该保持平常心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要被物质的得失所左右,保持内心的平衡和淡定。

庄子的这个观点,对我们现代人也有着很重要的启示。在当今社会,我们往往会被物质社会的追求所迷惑,只关注物质的得失,却忽略了生命的价值。因此,我们需要回归庄子的理念,从生命的角度出发,珍视生命,保持平常心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能真正地过上快乐、平静的生活。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推荐

热门阅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