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

当前位置:考试网 >> 教师资格证 >> 考试试题 >> 中学综合素质试题 >> 创新是一个人人熟知的名字但创新到底意味着什么

创新是一个人人熟知的名字但创新到底意味着什么

来源:焚题库 [2021-03-24] 【

类型:学习教育

题目总量:200万+

软件评价:

下载版本

    问答题创新是一个人人熟知的名字,但创新到底意味着什么?创新要面对什么样的挑战?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看法。在此需要先讨论一下到底什么是创新。我们要想创新,必须首先搞清楚什么是创新。
     我们有知道的东西,这就是所谓的知识。我们有知道不知道的东西,比如,未解决的难题,没有证明的猜想,还没有达到的技术水平等。但这些还不是全部。我们除了知道的东西,和知道不知道的东西,我们还有不知道的东西。科学研究不仅要把“知道的不知道”变为“知道”,还要把“不知道的不知道”变为“知道的不知道”,从而进一步把它们变成“知道”。把“不知道的不知道”,变为“知道”,是最高层次的、最重要的创新。连不知道什么都不知道,这真是什么都不知道。做这种科研便是老虎吃天,无从下口。
     把不知道的不知道,变成知道的不知道,就是提出问题。所以,科学更重要的创新就在于提出问题。要开拓新知识就要能够提出新问题。但提出新问题并非那么简单。通常如果能把问题讲出来,说明它还是在以前知识的范畴内,也许还不是真正的新问题。真正的新问题常常连讲都讲不出来,因为它所针对的东西,从来没人见到过,也从来没人想到过,所以连名字都没有。我们连提问题的语言都没有,有问题也讲不出来。记得小时候曾经看过一个原始部落的故事,这个部落只有四个词是用于计数的:一、二、三、很多很多。当人们想要了解一群鹿的数量时,就会遇到讲不出来的情况。
     所以,要提出真正的新问题,就要让我们的想象自由奔驰,突破语言的束缚,突破数学的牢笼。当你感觉遇到了这类讲不出来的问题时,也许是一个信号:你挖掘到“大金矿”了,触碰到知识的一个新疆界了。这是令人激动的时刻,也是老子“道可道,非常道”的意境。在这种没有语言、没有数学的状态下,我们如何继续往前发展,如何做研究,如何进行思考?这就是科学创新所要面对的挑战。
     真正的科学创新没有目标,没有方向。因为这些目标和方向连名字都没有。给这些目标和方向起名字是科学创新的一部分。发明描写新知识的语言和数学也是科学创新的一部分。只有当创新结束以后,我们才能把问题讲出来,把新知识讲出来。所以。真正的科学创新无法计划,无法造势,无法成为一个轰轰烈烈的重大项目。
     但作为一个进行创新的科学家,如果没有目标、没有方向,工作该如何开展?对个人来说,创新的内涵是制定美的标准。创新之前,大家不知道什么是美,不知道往什么方向努力。这时每个研究人员都可能有自己对美的认知,都有看问题不同的方式,都有不同的努力方向。但慢慢地,会有一个人对美的认知和思想被越来越多的人欣赏接受,从而成为美的标准,成为大家共同的努力方向,这就是创新过程。科学创新和艺术创新是非常相通的。当然,科学创新还需要通过实验的检验。实验不认可的创新是不会被接受的。
     牛顿发现物体运动规律就是一个创新的例子。他意识到天上行星的运动和地上苹果的坠落实际上是同一种物理现象,可是当他想定量描写这些物体的运动时,却发现自己什么也讲不出来。因为当时还没有描写非匀速运动的数学语言。所以牛顿又成了数学家,发明了微积分,使他可以写出他的物体运动定律。这也是一个物理发现出现在数学发现之前的例子。
     (摘编自文小刚《创新就是孩子的游戏》)
     问题:
     (1)文章所说的“创新”有几个层次?请简要概括。
     (2)文章认为如何应对科学创新所要面对的挑战?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1)文章中所说的“创新”分为两个层次。一是把“知道的不知道”变为“知道”;二是把“不知道的不知道”变为“知道的不知道”,进而把它们变成“知道”。
     (2)应对科学创新的挑战,我们应该:①让我们的想象自由奔驰,突破语言的束缚,突破数学的牢笼,提出真正的新问题;②给科学创新的目标和方向起名字,发明描写新知识的语言和数学;③为科学创新制定美的标准;④通过实验检验科学创新的成果。
     

    答案解析:
     

    查看答案解析 进入焚题库

    涉及考点

    中学综合素质考试大纲

    第五章基本能力

    第三节阅读理解能力

    相关题库

    题库产品名称 试题数量 优惠价 免费体验 购买
    2022教师资格证《中学》(统考)考试题库 4935题 ¥156.00 免费体检 立即购买